12岁儿子盗刷银行卡玩游戏,妈妈一番话让无数父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12岁儿子盗刷银行卡玩游戏,妈妈一番话让无数父"分享给大家!
近日,湖州的金先生发现多了一笔2000元的扣款信息,调取监控后发现,只有12岁的儿子动过手机。
金先生开了银行流水才发现:几个月来,儿子陆续从妻子的手机上消费了17000元,金额从几十到两千不等,而这些钱全部用来充Q币,玩王者荣耀。
真相大白后,金先生的妻子痛哭流涕,因为这事她打了孩子,但打完,她心中更多的是后悔与自责:
很多网友对这位妈妈的做法表示赞同。
网友“凪渕凪渕”说:“这个妈妈教育之余也认真地反省了自己在这件事中承担的责任,还愿意日后和孩子多多交流,所以孩子也学会反省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另一则新闻:西安11岁男孩,偷用妈妈微信红包玩王者荣耀,三天消费近万元,家长将开发者腾讯公司告上法院。
同样是孩子沉迷游戏,盗用父母的钱,这两个家长问责的对象截然不同,一个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一个怪游戏公司。
游戏公司没对未成年人设置防沉迷系统的确有问题,但父母的教育也同样存问题。
很多家长都头疼孩子玩游戏的问题。怎样做,才能既不伤害孩子,又遏制其游戏瘾呢?
孩子沉迷于游戏,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家长要懂得对症下药。
孩子为什么沉迷于网络游戏?
从客观原因来说,网络游戏的吸引力太大。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Fogg说:“网络游戏比我们的社会能提供的任何东西都要好,它们可以给人们带来奖励,尤其是对青春期的男生来说。由于天性使然,青春期的男生渴望有能耐的感觉,他们希望称霸世界、获得奖赏。网络游戏就是如此,它们给玩家提供金币、宝藏、积分等奖励,让他们以为自己的能耐在增长,让他们以为自己每一秒都在变强。”
这就是网络游戏的魅力。别说孩子深陷其中了,很多人成年人都是“游戏迷”:姚明打魔兽、周杰伦打英雄联盟、林俊杰沉迷DOTA等等。
▲网友偶遇林俊杰在新加坡的网吧打游戏
所以,的确要对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进行一定的限制,否则自控力差的孩子容易沉迷。
正如白岩松所说:“电子游戏被孩子和年轻人喜欢,当然有它的道理,不过有度永远应该是准则。”
然而,当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到了为之耽误了学业、盗刷父母银行卡的地步,这就不仅仅是网络游戏本身的原因了,要找主观方面的原因。
早教专家林怡说:“孩子的问题,都是爸妈的问题。”
孩子痴迷于网络游戏,并不是游戏的问题,而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
柴静在《网瘾之戒》中,曾经问过孩子们一个问题:你们认为出现在自己身上的网瘾,与家庭中存在的问题有关的,举一下手。
几乎所有孩子都举手了。
当柴静问及在座家长是否有以下行为时,家长几乎全部举起了手:
表面看来,孩子沉迷于游戏,是孩子的成长出现了问题,实质上,是孩子的成长环境出了问题。
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许多孩子之所以沉迷网络(或网络游戏),一个常见的原因,他们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去的“安全岛”。他们被父母、学校“遗弃”了,他们心里的“安全岛”四分五裂。于是,他们去网络上构建新的、虚幻的“安全岛”。
在现实世界中,如果孩子感受到的是无趣、不快、自卑,网络游戏于他们来说,就是远离这些负能量的“安全岛”。
所以,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不是“问题孩子”,导致孩子出现这些错误行为的家长,才是“问题家长”。
孩子痴迷于网络游戏,怎么办?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说:“一个孩子如果因为电脑游戏耽误了前途,那他即使生活在没有电脑的时代,也会有别的事情把他拉下水。我坚信使人堕落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心灵的空虚,或某些素质的缺失。”
所以,在网络时代,讨论孩子“能不能”玩网络游戏,意义并不大。家长的焦点,应该放在:如何教育出一个没有“游戏瘾”的孩子?下面几种做法,也许能给家长带来启示。
很多家长对网络游戏“谈虎色变”,对玩游戏的孩子采取高压政策,这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强化他玩的欲望。与其如此,不如放手给孩子适度的自由。
尹建莉的女儿中考结束后,玩游戏上了瘾,原本计划的读书、练字、练琴,全部抛之于脑后。她虽然很着急,但一想到孩子刚从中考的压力中解放,马上又要面临更紧张的高中生活,索性让女儿玩个够。
假期结束时,她与女儿进行了一次谈话。已经过了游戏瘾的孩子意识到,玩游戏将自己的假期计划全部毁掉了,这太浪费时间了。接下来的高中生活,将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三年,不能再这样虚度了。为了更美好的明天,孩子将游戏锁在一个纸箱里,很少再玩了。
一项调查显示:那些不懂得自控的孩子,一般都是从小被管得太严的孩子,由于从小没有自己的空间,因此一旦有机会自由他们就不知道控制了。
教育孩子,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过度压制,而要给孩子适度自由,给他有一个自己能控制的空间。
预防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家长就要给孩子“约法三章”,比如与孩子进行“每天可以玩半小时”之类的约定,让孩子养成自我约束的好习惯。
我小时候喜欢看电视。我妈便为我定了一个45分钟的闹钟,与我约定:闹钟一响,就要关掉电视。
同理,家长可同样的方式为孩子设置玩游戏的时间,每周能玩几次,每次玩多少分钟,落实到具体的时间。这种方式既尊重了孩子,又能起到约束的作用。
设置时间限制,就是让孩子知道:他有权利玩,但要遵守规则。
我有一个同事,他的爱好很广泛,健身、旅游、摄影、画画,晚上如果没什么应酬,他一个大老爷们,甚至与一帮老太太一起跳广场舞。
在他的影响下,孩子的兴趣也很广泛,除了妈妈为他报的小提琴和美术特长班,他自己还报了一个游泳班,希望有朝一日能到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去潜水!课余时间,他就打打球,很少有不良嗜好。
让孩子在现实世界过得丰富多彩一些,比如唱唱歌,打打球,读读书,旅旅游,孩子就不再沉迷于虚幻的网络游戏。
如果一个孩子的世界,只有作业和父母的管教,孩子以什么方式来舒缓压力呢?即使不是网络游戏,也会有其他东西将他拉下水。
生活如此精彩,绝不能将孩子困于书桌的狭小空间,只看到眼前的方寸屏幕。
当孩子痴迷于游戏时,家长首先要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迷恋如斯。
也许是因为你的疏忽,也许是因为生活的无趣,也许是孩子在现实世界活得不开心。
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让他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的多样化美好。
当孩子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甜”,就不再痴迷于网络世界的“幻”。
*作者:三个核桃,乐观进取的O型白羊女,正走在婚姻路上,探求着育儿密码。酷橙校园(ID:qinglanxxs),一个专注推送小学生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的公众账号。
压力 妈妈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