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恋是雷区,慎踩!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师生恋是雷区,慎踩!"分享给大家!
音乐水果
对于师生恋,世界许多国家高校都有明确界定,甚至三令五申。美国和加拿大严禁教师与学生有浪漫关系,否则会被解雇;师生恋在日本是不可触碰的雷区,否则当事老师身败名裂;在德国,师生恋是违纪行为;英国的师生恋不断,校方敦促教师一方必须进行申报……可见,世界各国高校都对师生恋有严格限制,一旦当事人违反规定,后果严重。
美国
严禁教师“招惹”学生
在美国,有两件事可以毁掉一个人的学术生涯:抄袭和性骚扰。例如,学生进入老师办公室,老师肯定是把门打开,就是为了防止性骚扰的指控。而师生恋也包含在性骚扰的范围内,哪怕双方是你情我愿,也会涉及成绩的公平性,所以师生恋是严格禁止的。对此,美国大学的教职工手册里有这样一条规定,这项规定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才明确下来:严禁教师去“招惹”学生。
20世纪80年代前,美国大学对师生恋没有任何明确规定,教师守则里也没有限制。1983年,哈佛大学文理学院教务长给学校写了一封公开信,提出师生之间的浪漫关系是错误的,这封信引起了美国教育界、女权主义组织和司法界的热烈讨论。
1984年,哈佛大学率先颁布了禁止教授及其直接授课或指导的学生之间有浪漫关系的规则,这是美国高校颁布的第一个师生恋规则。当时,德泽尔与维纳这两位学者对此写道:“学生和老师之间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关系,只要他的职位给他权力,他就凌驾于她之上。”
1986年,爱荷华大学颁布了更多规则,包括教授不允许与选自己的课或自己指导的学生有恋爱关系。换言之,如果学生不选该教授的课,也不是该教授指导的学生,师生恋也是可以的。爱荷华大学对师生恋的管理模式成为美国大学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关校规的主要模式。
2001年,弗吉尼亚州一位高校讲师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与已婚学生的恋爱故事,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对该教师性骚扰的指控导致了美国高校决定禁止师生恋,这是美国高校第一次规定,没有直接指导关系的老师和学生也不能谈恋爱。规定甫一出台,美国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纷纷采用。
这项规定缘起于美国女权主义理论,女权主义理论强调关注任何不平等的关系中权力的作用,因此禁止大学师生恋的根本原因在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不平等:老师有打分、推荐的权力,他可能会利用此来对学生进行胁迫,而作为学生有时不得不屈从,所以禁止师生恋的本质是防止权力被滥用。
对于这样的规定,美国加州教师协会很赞同,认为禁止师生恋是为了防止师生恋结束后,学生出于报复目的状告老师性骚扰。协会曾统计,从1992年到1998年,加州高校共发生34起因师生恋结束后伪报老师性骚扰的案例。
按照美国法律规定,雇员被指性骚扰后,雇主也要承担相关责任,所以,为了学校、老师、学生三方的利益,高校便禁止师生恋。
鉴于同样的道理,美国很多大型公司要求雇员之间不能谈恋爱,尤其是上下级关系的雇员,一旦产生恋爱关系,其中一位必须离职;医生和病人、律师和客户之间也不能谈恋爱,被发现后,医生和律师会被吊销执照,主要是为了避免因权力不平等可能带来的胁迫。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在代表作中写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教师因为孤独和女学生产生了恋情,他还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这个女生考试作弊,这件事被发现后,学校开除了他,弄得他身败名裂。故事亦如现实,美国高校一旦发现师生恋,学校惩罚的是老师,因为老师在体制上比学生有权力,老师会被解雇。
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也曾陷入师生恋风波。2008年,美国媒体爆出奥巴马夫妻是师生恋,原来奥巴马夫妻在律师事务所认识,奥巴马是实习生,他的妻子是律师兼指导老师。不过,事情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师生恋具体规则还没有出台,所以指责并没有影响奥巴马参加美国大选。
随着美国对师生恋严格的限制,一直有人持反对态度,认为禁止师生恋违反宪法精神。女权主义学者、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盖普在《被指控性骚扰的女权主义者》中写道:“师生恋可以激发双方的智识和激情,有利于生活和学业、工作。”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阿姆森认为,大学禁止师生恋违反美国宪法和个人自由的基本原则,禁止师生恋的校规把双方都看成是不能负责任的未成年人,是对教授和学生智力的贬低。如今,美国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禁止师生恋的利弊依然在热烈讨论中。
德国
师生恋是违纪行为
德国并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大学师生恋作出规定,但80%的德国高校都是公立大学,其教授和讲师都属于公务员,一旦与学生发生感情,便属于违纪行为,因为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教师的工作表现,同时违背“利益回避原则”,即教师利用权力给自己的学生恋人带来学业上的好处。
“在师生关系里,老师必须知道边界在何处。”德国波恩大学教育学教授拉顿廷说。他专门负责培训有志成为老师的学生,他的课程会有针对师生关系的内容,包括不给学生留手机号码、不给学生发个人邮件或短信等。拉顿廷教授说:“教师有责任用专业的眼光看待学生,始终把学生当成教育对象,而不是约会对象。当学生流露情感时,教师要懂得如何理性应对。”
事实上,在德国大学校园里,有一些师生恋成功的案例。有的学生和院系的助教约会,两人年龄相仿,对方又能在课业上帮助自己。当他们的恋情曝光后,只要恋爱双方没有发生纠纷,也很少有学校会主动干预,用公务员规范或其他行政手段惩罚当事教师。总体而言,大学的师生恋是个别现象,大部分当事人不愿意曝光,恋情处于秘密状态。
德国知名度最高的师生恋例子是总理默克尔和她的丈夫,柏林洪堡大学教授绍尔。1978年,从物理系毕业的默克尔进入国家科学院工作,同时攻读博士学位。1984年,默克尔30岁,认识了35岁的化学家绍尔,绍尔也在科学院任职。1986年,默克尔在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感谢了绍尔对论文底稿进行审阅。绍尔并没有直接给默克尔授课,但在专业上,对默克尔帮助良多。德国媒体认为,从这个角度讲,两人算得上是师生关系。
英国
师生恋须申报
2001年,英国多所大学明确规定,老师如果与学生相恋,必须向校方汇报,以免被媒体爆出徇私舞弊或性骚扰的丑闻。在师生恋屡禁不止的情况下,高校颁布此项措施,要求与学生恋爱的老师必须向院系主任进行报告,校方会避免由该老师批阅学生恋人的作业。
如今在英国高校,师生绯闻会被老师们看作是很不职业的一件事。约克大学金融学院的一位教授透露:“我们避免让自己的私人生活和学生有交集,手机、私人邮箱等不会公布,下班后,我们也不回邮件。”不过,这是对待本科生和研究生,这位教授表示,他见过许多博士生和导师最终步入婚姻殿堂,学校也并没反对。
日本
不能触碰的雷区
尽管日本动漫和影视里有大量关于师生恋主题的作品,但实际上师生恋在日本社会绝对不被认可。
日本社会非常重视名誉和信用,大学教授收入多、社会地位高、面对的社会监督更严格,一旦被发现学术不端或身陷丑闻,当事人在日本教育系统里的职业生涯也面临被终结的命运,学生更是不敢牺牲自己的名誉与老师发生亲密关系。因此,师生恋在日本被认为是不能触碰的雷区。
日本公众面对师生恋时,也呈一边倒的抵触态度。日本NHK电视台曾采访过不同职业的人,并总结道:“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不平等的,老师能紧紧抓住学生的要害,无论是威逼还是霸凌,或者利诱,都让师生恋显得非常功利。”NHK电视台还采访了许多大学老师,老师们纷纷表示:“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还担心学生因为对课堂质量不满意而投诉,外加繁重的科研负担,连相亲都没有时间,至于师生恋那么不道德的事情,我们要杜绝。”
由于日本教育界的改革创新,大学教师这一职业也不再是铁饭碗,不仅上岗竞争激烈,还面临重重考核,一旦失利,就会被调离岗位,甚至失业,这都会导致退休金的下跌。所以,如今的日本大学教师都在为了科研成果和教学质量而努力,甚少有时间去与学生发展其他关系。
虽然师生恋在日本被视为禁忌,但是也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丑闻被曝光出来。1993年,日本大学校园出现首例性侵案件,案件主人公是著名政治学者矢野畅。矢野畅1971年获得京都大学博士学位,先后任京都大学副教授、教授、东南亚文化中心所长,他经常参加电视节目,并出版多本著作,是有名的“明星教授”,还曾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1993年1月,矢野畅录用了一位助理。第二次面试,他特意安排在了酒店的包间,并表示“太累了”。见助理没有反应,矢野畅大怒:“你怎么什么都不说?这时你要说"教授,一起喝酒"或者"教授,我陪你睡觉",这是你的责任!”助理很害怕,拒绝了这个职位,矢野畅更是愤怒:“你竟然看不起有名的矢野畅?这是我必须享受到的!”2月25日,没被录用的助理向京都大学提出抗议,当时,矢野畅刚获得日本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四年研究费达到五亿日元,他简单地向这位没被录用的助理道歉,算是了结此事。
然而,4月到6月,矢野畅的七位学生助理和助教因为受到性骚扰而辞职。助理和助教们联名向文部省投诉,要求彻查矢野畅性骚扰事件,信件中说:“这不是矢野所长的个人事情,这关系到京都大学东南研究所是否有见识、良心和道义责任。”但是,她们的联名上书被拒绝,理由是“大学不是警察,即使有被害者,如果他本人否认,我们也没有办法,所以不能调查。”
7月15日,在各方压力下,矢野畅辞去了所长的职务,只担任京都大学教授。女职员们继续上诉,要求彻查,京都大学先后召开了两次职员会议,教授们说:“这种情况很多,难道都要整治?性骚扰不过是语言上的,强奸才是问题。”
12月,矢野畅曾经的一位助教通过媒体曝光,称自己曾经是矢野畅在其他大学教书时的学生,因为读了矢野畅的专著而对其深感敬佩,后来被矢野畅引诱至酒店实施性侵。她告诉媒体,矢野畅对她说:“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对等关系,我与你保持性关系,正是我们携手开展研究情谊的证明。”在随后的六年里,矢野畅一直强迫她当他的情人。
12月上旬,矢野畅作为被提名者,赴瑞典参加诺贝尔授奖会,女职员们向京都律师人权拥护委员会控诉矢野畅性骚扰。12月20日,矢野畅辞去京都大学教授一职。12月21日,他在京都东福寺修行,修行40天后,受到女权主义群体的抗议,东福寺将他逐出寺庙。1996年,矢野畅离开日本,前往奥地利维也纳。1999年,在维也纳去世。
日本大学学者、原京都大学人文学科教授小野和子编写了《京大矢野事件》,对矢野畅丑闻事件进行评价:“这是前车之鉴,正是女职员们的坚持,才给了在学校性骚扰中的受害女性以极大鼓励。所以,你们要勇敢地站出来,坚持不懈与之对抗,正义终将来临。”
加拿大
和学生相处,首先要讲职业操守
2007年,加拿大安大略省高校纷纷出台新政策,禁止师生发展深厚感情,违者将被革职。其中一位大学的校长表示:“师生恋不是私人问题,是社会问题。作为老师,要小心观察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发展,不要做不恰当的事情。”
安大略省教职员委员会主席表示支持:“新政策对大学教师和学生都有利,就算双方要当朋友,也要认清界限,留意双方关系背后有何影响。”这一政策被沿用至今,也被加拿大其他省高校采纳,如今成为高校教育圈的共识:“和学生相处,首先要讲职业操守,不要偏向某种关系,给人亲密的感觉。”
成绩 师生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