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还有送扇子的习俗,至今已传承千年(3)
导读: 端午节送扇子的传统习俗直到清代宫廷都是很流行的。道光年间内务府如意馆的一份呈稿记载,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的五月初三,懋勤殿交折扇十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端午节还有送扇子的习俗,至今已传承千年(3)"分享给大家!
端午节送扇子的传统习俗直到清代宫廷都是很流行的。道光年间内务府如意馆的一份呈稿记载,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的五月初三,懋勤殿交折扇十二柄,由如意馆画师数人分画扇面,并从库中领取朱砂、雄黄等材料。可见在清宫旧例里,扇子确实是端午节的时令之物。
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曾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赏赐给李鸿章两柄御笔扇。一柄是折扇,另一柄是团扇。当时李鸿章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办公地点设在天津。慈禧太后便派专人将扇子送到天津,一路到李中堂的署衙,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争着想要一睹这珍奇扇子的真容。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大家都很熟悉,诗是这样写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昔日宫廷的贵族文化,经过时间的洗礼,如今已经流传到我国南方的湖北、湖南、江西和浙江等地的民间。
过去,民间称五月为“恶月”。五月初五,五五相重,因而被称为“毒日”。相传,这天由春入夏,天气渐热,雨水丰沛,蚊虫滋生,瘴疠毒霾嚣张,易发流行病。
因为季节时令的关系,端午节的礼物往往和避暑、驱邪有关,特别是在南方,还有赶走毒虫和湿气的功效。蒲草编织的扇子就满足了人们扇凉、驱邪的功能,故而在五月端午这一天送扇子是很合时宜的。然而君赠臣扇,以鼓励仁道,是把扇子作为儒家文化的一个象征和符号,这样的文化内涵就远远超越了避暑、驱邪的含义,同时它也很好的涵盖了民俗文化的功能,可以说是个雅俗共赏的风俗。端午节赠扇子既有扇风纳凉的实用价值,又体现了儒家仁爱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加之扇面的书画创作,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