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李林甫运筹帷幄选贤任能,为何最后却成了大奸臣?(4)

导读: 李林甫另一个主要罪状,就是为了专权固位而排斥儒臣援引蕃将,最终酿成安史之乱。 其实,这个说法也经不得推敲。 史料记载,玄宗朝担任宰相的共有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一代名相李林甫运筹帷幄选贤任能,为何最后却成了大奸臣?(4)"分享给大家!

李林甫另一个主要罪状,就是为了专权固位而排斥儒臣援引蕃将,最终酿成安史之乱。

其实,这个说法也经不得推敲。

史料记载,玄宗朝担任宰相的共有三十四人,其中以战功入相者仅为八人。将边事交由蕃将,唐立国之初即有此事,李林甫建议蕃将任节度使之职不过是历史沿革。

天宝末年,安禄山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哥舒翰兼任陇右、河西节度使,这样的重要人事任命,没有玄宗皇帝的首肯,李林甫哪里有权力任命?

玄宗在位期间,为避免两线作战,凡是西北方与吐蕃交恶时,就与东北的契丹、奚族保持友好往来;凡是与契丹、奚族处于战争状态时,就与吐蕃互派使臣、分界立碑。盛唐边境几无宁日,唐王朝倘若在西北方全力出击,东北方则被迫退守紧缩边防。

武则天掌权期间,因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的叛乱,不得不废置营州都督府和安东都护府,防线后撤至幽州。到玄宗朝,东北防线无法再南移,只有死守幽州地区,才能确保河北的安全。

起用安禄山、哥舒翰,不过是“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长算”的传统老套路。“安史之乱”的爆发,不过是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而已。

对于安禄山的使用,玄宗皇帝以为“以恩洽其心”,安禄山就会肝脑涂地、忠贞不二了;而李林甫也意识到了边将权重的危险性,一边对安禄山胁之以害、诱之以利,一边遥领了陇右节度使、河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加强了对其的钳制。

后世有人认为,设若李林甫不死,安禄山必不敢叛,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也无法忽视李林甫对安禄山的威慑与稳定朝局的作用。

李林甫死后,继任者杨国忠根本无力驾驭局面,不但没有改变安禄山尾大不掉的局面,反而令他的权力又有所加强。安禄山从心底瞧不上杨国忠,“视之蔑如也,由是有隙”,最终二人矛盾不可调和,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原因归咎于李林甫一人,是有失公允的。

对大唐王朝,为相十九年的李林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又为什么被扣上奸臣的帽子呢?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西逃四川,肃王于灵武继位。对于这次战乱,父子二人终究是要给天下臣民一个说得过去的交待的,逝去的李林甫顺理成章成了最佳“背锅侠”人选。

从李亨被立为太子之日起,李林甫就对他各种构陷,逼得李亨两次休妻,二人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所以,当玄宗一行西狩行至马嵬坡时,变故突生,杨玉环香消玉殒,杨国忠死于非命。李林甫当初迫害李亨,杨国忠正是帮凶,死于乱军中,也算是报应不爽。而李林甫早已死去数年,将“安史之乱”的祸首安在他的头上,肃宗也算报了一箭之仇。

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