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思英语丨“考不好就别做我女儿!”焦虑的家

导读: 尽管教育学者们不断告诫父母们,孩子是有差异的,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考第一,不可能每个孩子都上北大、清华,但是父母们会想“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谁说我的孩子就不行呢”。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瑞思英语丨“考不好就别做我女儿!”焦虑的家"分享给大家!

在《完美告白》节目中,有一期告白者是明星周艳泓的女儿玥玥。

舞台上,玥玥为观众诠释了一个完美的“别人家的孩子”——她能歌善舞,懂事乖巧,显得那样光彩夺目。可是,整个过程中她总是眉头紧锁,脸上挂着与年龄不符的忧愁。

她的告白内容是:“希望妈妈不要太严厉,不要总生气,不要把我的课排得那么密,不要总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

玥玥说,她平时除了上学还要上各种课外班:朗诵、奥数、书法、唱歌、跳舞、钢琴。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妈妈把她的课排得非常密,一节课连着一节课,连下楼透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主持人涂磊问:“学这么多,你喜欢吗?你快乐吗?”

玥玥未语泪先下。她说,有时没有考到100分,妈妈会说“不想要你做我的女儿了”,这让她非常伤心。不仅如此,节目中玥玥说了很多次“我怕妈妈会生气”。

从这个节目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追求完美的焦虑妈妈,也看到了一个负重不堪的忧愁女儿。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变得优秀,所以只要是他们认为对孩子好的、有益的,都会一股脑地丢给孩子,一路焦急地催着孩子往前走。但是,孩子真的承受得住吗?生活里像周艳泓母子这样“妈妈焦虑,女儿忧虑”的例子恐怕并不在少数……

据人民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92.8%的父母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存在焦虑。什么是焦虑情绪呢?

简单来说焦虑情绪,是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典型形式是: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文献中常称之为漂浮焦虑,或无名焦虑。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袁也丰介绍:焦虑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但是如果焦虑程度比较严重,就成了焦虑障碍。最近几年,父母们的焦虑已经成了一种非常普遍、且愈演愈烈的现象。

家长为什么会焦虑呢?

1、期望过高

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教育支出的增加、价值观的转变等,都导致父母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孩子身上。现在的教育对于家庭来说更像是投资,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好,就意味着父母投资的失败。父母作为投资者,面对孩子发展的不确定性,焦虑也就成了必然。

2、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是很多父母焦虑的来源。周围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会以“别人家的孩子”为参照物。很多家长并不是不懂孩子要快乐学习,但架不住现实的影响,只能在焦虑中多给孩子报几个班,如撒网捞鱼一般。

3、激烈的竞争

父母的焦虑与现实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按照马斯洛的社会需求理论,一旦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其他需求就会被提上日程,比如被尊重的需要。大多数的中国人已经进入了这个阶段,但能否获得尊重,往往与人们的身份与地位相关。

尽管教育学者们不断告诫父母们,孩子是有差异的,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考第一,不可能每个孩子都上北大、清华,但是父母们会想“不试试怎么知道呢”、“谁说我的孩子就不行呢”。目标一旦确立,就要付出与之对应的努力和精力,付出越多,焦虑感也越来越强。

焦虑情绪如影随形,但它并不可怕,因为处理焦虑的核心就是坦然地面对和接受它,然后去想办法管理焦虑。下面这几个方法和建议相信会对焦虑的家长们有所帮助——

1、放松心态,试着接纳孩子的一切

了解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是避免和管理焦虑的最基本的原则。父母一方面要从内心上接纳,另一方面也要从行为上接纳,心态上也要放轻松,可以适当较高标准的要求孩子,但不可苛求。

2、改变自我意识,增加自身的幸福感

家长的平凡生活中,往往因孩子而变得多姿多彩。所以,家长们要改变观念,做一个充满爱心的家长,陪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玩耍、一起出游、谈心聊天……陪伴孩子成长,彼此收获快乐。

3、调整发展目标,做好心理建设

当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内心才会是宁静的,才能把注意力投放到他人身上,才能听到他人内心的想法。人的欲望虽然无止,但我们可以调整和控制自己的需求,给孩子定下合适的发展目标,降低目标实现的难度,就是增加需求的满足感。

4、努力提升自我,成为榜样

在某种程度上,孩子是父母的复刻版,所以为了孩子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父母们千万不能放弃自我成长,要不断丰富提升自己,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样才能彼此成就。

Professor说: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不疾不徐的陪伴和耐心的倾听。所以,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们,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努力克服内心的焦虑,陪孩子一起成长。

妈妈 课外班 大学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