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年华,中国嫁衣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锦绣年华,中国嫁衣"分享给大家!
最近,伴随着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下简称《知否》)的开播,一大堆因剧而起的话题多次上了热搜榜。如今最新最热的话题是:这六姑娘怎么穿着绿色嫁衣出嫁啊?
毕竟,在人们的印象里,中国传统嫁衣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的以红色为主色调,金黄作点缀,是人们心目中传统婚服的标配。一直以来,纯正的朱红和明黄色,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都带有“喜庆”“富贵”的寓意。
诚然,华夏自古便是礼仪之邦,婚嫁更是国人一生中的传统大礼,也是我们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自周代礼服产生,在中国几千年的婚礼史中,新娘大婚的婚服,基于朝代不同,色彩上都有所不同。红色婚服作为主流是明朝才开始发展的,往前还有黑色、白色、青色等不同颜色。周朝:纯衣?c
周朝时期发展尚简,婚礼也相对简单,没有后世的喧嚣与嘈杂,更加重视夫妻之义与结发之恩,注重“明媒正娶”。《礼记?昏义》载之:“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昏礼者,礼之本也。”由此得出,自古以来,婚礼不仅是个人的行径,更是“合二姓之好”的家族大事。
周朝时期以黄昏时分为吉时行婚嫁之礼,故称为“昏礼”,即“婚礼”。加之受“邹衍五行说”的影响,周代人穿衣多根据五行。周朝时期,婚服的色彩遵循“玄?c(xn)制度”。玄,黑色;?c,浅红色。玄?c,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婚礼讲求庄严肃穆,要着玄色衣裳,也就是黑色嫁衣。在婚礼的时候,新娘穿玄色纯衣?c(rán)礼服,拜见公婆时则着宵衣。
那时人们认为玄、?c二色象征着天地并存,最为尊贵。是以婚服通常选用黑色打底,镶以红边,也表现了周朝人对天地玄黄的敬畏之情。且根据阴阳五行思想,玄为黑色,五行属阴,故而在裳下缘注红色边,以喻天地阴阳调和。秦汉时期:遵循周礼
周朝之后,秦汉的婚服延续周礼,也以玄?c二色为主基调。秦朝着黑色婚服,这一点在电视剧《芈月传》中曾有所体现。秦王和芈姝大婚时,所着的婚服,就是黑底镶红边。
在秦汉时期,皇太后、太后、公卿夫人等的婚礼服形式采用深衣制。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连接,当时男女服用极为普遍。禅衣内有中衣、深衣,其形无大区别,只是袖形有变化,都属于单层布帛衣裳。
汉代新妇的嫁衣多采用袍制,延续周代的五行穿衣文化,婚服颜色依旧是玄?c风格。《后汉书?舆服志》记载:“公主、贵人、妃以上,嫁娶得服锦绮罗?e(hú)(zng),采十二色,重缘袍。”伴随着汉代织染技术的空前发展,当时不仅能织出精美多样的花纹,而且也能印染出丰富多彩的颜色,用十二种色彩的丝绸设计出适合不同身份的人穿用的婚礼袍服,并且穿用五彩带和木屐,寓意前程似锦。魏晋南北朝:典雅白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风盛行,追求“以无为本,返璞归真、追求清新淡雅”的境界。所以那时比较崇尚白色的洁白无瑕。魏晋时期开始大规模盛行白色衣衫,颜色以素雅为主,即使在婚嫁宴会等重要的喜庆场合,也依然穿着白色礼服。《东宫旧事》载之:“太子纳妃,有白毂,白纱,白绢衫,并紫结缨。”在婚服的选择上也是以白色为主,这种大规模使用白色,和如今人们结婚所穿的西方白色婚纱有异曲同工之妙。
魏晋时期的女性服装包含有襦、袄、衫、帔、裙、两裆、裤褶等,服装样式宽博。上衣以对襟为主,领袖镶有织锦缘边。衣袖边缘常缀有不同颜色的贴袖。下身多穿条纹间裙,腰间以帛带系扎。南北朝以后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服装样式开始由上长下短改为上俭下丰,由宽衣博带改为窄袖紧身。唐朝婚服:钗钿礼衣,红男绿女
唐朝时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民风自由开放,服饰艳丽华美,世人多以“盛世华服”形容唐代服饰,这也是唐代文化中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从唐朝开始,不再以黑色为尊。婚服既保留了秦汉时期的庄重感,又加入了后世的热闹喜庆。据史料记载,唐制士婚服为“婿假穿绛色公服”“妇青色钗钿礼衣”,就是说新郎服饰以绯红为主,新娘则着青衣。这就是成语“红男绿女”的由来。这时的婚服,样式是钗钿礼衣,即新娘身穿大袖衫长裙,披帛,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着,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
从领型来看,唐代女性婚服多是交领或坦领襦裙,领缘层叠,纷繁华丽。穿着嫁衣的图案花纹色彩复杂,富贵华丽,寓意深厚,图案内容多以动物花卉为主,而牡丹因其花型饱满圆润装饰性强,又因象征富贵吉祥而受广大唐代女子的喜爱。
可见,唐朝人在色彩选择上还是很大胆的。红配绿,搭配得好就是时尚,不好就只能用俗气来表达。看来古人早就已经走在潮流的尖端了。宋朝:承接唐制
宋朝的婚服基本上是承接唐朝,但也有稍许不同。宋代推崇儒家思想,强调伦理纲常,因此宋代服饰的最大特点便是儒雅化。相比于唐代服装的艳丽开放,宋代女性服装更加含蓄内敛,崇尚简洁自然,穿着便利且不失礼仪,更凸显女性温婉雅致的气质,最具特色的便是“霞帔”的出现。
宋代女性婚嫁服装形制多为大袖、下着长裙、外披霞帔。《宋史?舆服志》记载:“后妃大袖,生色领,长裙,霞帔,玉坠子;被子、生色领皆用绛罗,盖与臣不下议。”嫁衣多为瘦长、窄袖、对襟样式,左右对称严谨,领缘有较宽的缘饰,精致而简约。图案花纹风格细腻,造型细致,多为花鸟,但也出现了梅、兰竹、菊为代表的“君子花卉”纹样,寓意高尚的品格与气节。
据史料记载,三舍生及品官子孙可假穿九品幞头公服,其余庶民新郎身穿皂色圆领衫、两个角往上折而后交叉固定的幞头(自然是黑色),新娘自然是冠子、霞帔、大袖衫,颜色是青色。而《知否》这部剧的历史背景是北宋时期,所以六姑娘和顾二叔的“红绿”搭配正是当时的流行色。明清时期:凤冠霞帔、九品官服
唐朝的婚服是“红男绿女”,明朝就互换变成了“绿男红女”。
状元服配凤冠霞帔是明朝时的婚服式样,新郎着青色的状元服,新娘着真红对襟大袖衫或圆领女蟒服、红罗裙,假鬓花钿,新娘加红盖头,或垂丝穗遮面,或纸扇遮面,穿绣花鞋象征吉祥。这一时期女子的婚服以用丝、缎制造的褂(上装)裙(下裳)为主礼服。用白金线、黄金线及珠石等绣成代表龙凤呈祥的龙凤和鸳鸯图案。现在人们对中式婚礼的理解,主要根据的就是明朝的服饰。
明代时期,霞帔不仅逐渐在后妃和官员妻子中得到普及,更是以霞帔上的纹样来彰显其品级之分,分为翟纹、孔雀纹、鸳鸯纹、练鹊纹等。平民婚服也可穿凤冠霞帔,但却有所限制。《礼部志稿》记载:“文武官命妇服饰用大衣霞帔,既合古制,霞帔以金绣为文为等第。若民间夫人礼服,惟以素染色,不同文秀。”意思是说民间女子婚服不得有纹绣,颜色必须以素色为主。
清朝主要沿袭了明朝的传统,只是样式多为旗袍,男女都开始着红色服饰。而红色作为中式婚礼的习俗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在结婚当天要敲锣打鼓放鞭炮八抬大轿迎接以至于整条街都知道,表达对新人的祝福。民国时期:西风东渐
这个时候,我国已经打开国门,不再闭关锁国,所以西方的婚礼习俗也逐渐传至民间,常见的婚服除了旗袍中山装外,也出现了婚纱和西装礼服,头饰也不再是凤冠霞帔,而是白色头纱。
在今天,越来越多的新人选择举办中式传统婚礼,结婚礼服也从西式婚纱回归中式龙凤喜服。以朱红为主色的传统嫁衣,点缀金色的刺绣纹理,再搭配以金累丝双鸾点翠凤冠,充分体现了传统婚礼的庄重仪式感。
也许,随着《知否》的热播,中式婚礼上惊现“红男绿女”的搭配也将见怪不怪,没准儿还能再度成为时尚,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一把唐宋婚俗。(本版编辑综合整理)
状元 唐朝 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