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东线有多残酷?后期的德军战斗力如何?集

导读: 这还不包括芬兰战区(拥兵二十万,包括约15万野战陆军)、空军(除了空军野战师)、海军、仆从军以及各种辅助武装和部署在后方占领区的兵力。 仆从军和外籍军团:670752人(配合野战陆军和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二战东线有多残酷?后期的德军战斗力如何?集"分享给大家!

​1943年7月到1944年8月"历史和人类经历了喧嚣、激荡、血腥、残酷而又意义深远的一年。在这整整一年的时间里"苏联战场上的德国武装部队不仅丧失了进攻能力"甚至在防御战中也节节败退"直到被春季泥泞所拯救。但当1944年的大放血之夏来临时"俄国人只用短短几周时间就横扫了希特勒最庞大的中央集团军群;紧接着"又轮到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漫长的东部战线支离破碎"熊熊战火势不可当地向德国本土迅速蔓延。沉溺于征服俄国进而征服世界的妄想中的德国人"终于如梦初醒般的发现:名副其实的灾难与毁灭之年已经临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在这灾难之年的初始"德国武装部队的实力达到了战时最高峰。事实上"德国的人力资源并不像一般渲染的那么紧张。按照1943年9月1日的一份统计"整个德国武装部队可用的全部人力超过1355万人。包括982万正规军;60万党卫军(非野战部队)和警察;90多万仆从军(可能不包括芬兰)和外籍部队;90多万德国辅助人员;120多万外国辅助人员。

在近千万德国正规军中"承担最主要作战任务的是将近450万人的野战陆军。另有15万空军野战部队和28万武装党卫军野战部队。如过去一样"德国陆战主力部署在苏德战场。1943年7月1日"东线陆战力量达到3138000人。这还不包括芬兰战区(拥兵二十万"包括约15万野战陆军)、空军(除了空军野战师)、海军、仆从军以及各种辅助武装和部署在后方占领区的兵力。而在此前两年多的东线战争中"除了1941年的几个月外"东线陆军的兵力一直都低于300万"徘徊于275万—290万之间。1943年夏季"东线陆军装备的重武器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突飞猛进。6月30日保有的德制坦克强击火炮总数达到3434辆。其中超过92%为中重型。大炮数量达到8063门。

1943年9月1日德国武装部队人力构成:

正规军总计:9823000人

野战陆军:4497000人

空军野战师:150000人

空军(野战军区域内):990000人

海军(野战军区域内):170000人

德国本土及“东方”和乌克兰占领区的陆军:526000人

德国本土及“东方”和乌克兰占领区的空军:393000人

海军:472000人(39000人(陆军配属)/106000人(空军配属))

武装党卫军野战部队:280000人

陆军后备军:1734000人

海军后备军:33000人

空军后备军:363000人

占领区和德国本土的武装党卫军和警察:600000人

仆从军和外籍军团:670752人(配合野战陆军和空军)、207646人(德国本土等)、822人(配合海军)、60000人(意大利师)

武装部队的辅助组织(德国):498350人、(配合野战陆军和空军)、383499人(本土等)、84974人(配合海军)

辅助人员(战俘和囚徒):316399人(配合野战陆军和空军)、530048人(本土等)、11974人(配合海军)、367000人(意大利囚徒)

总计:13555000人

希特勒当然不会让这空前强大、状态极佳的东线军团无所事事。审阅了兵员、坦克、大炮和飞机的统计报表后"他颁布了命令"向“最精锐的部队、最精良的武器、最杰出的指挥官和大量弹药”发出号召"要他们去攻打库尔斯克"去夺取“举世瞩目”的胜利。但胜利女神没有向他和东线德军展露笑容。红军布下的大纵深钢铁阵地在百万重兵把守下坚固无比"活生生地磕掉了德军装甲军团的坚牙利齿!

铁与火的厮杀从夏季持续到秋季"熊熊战火已逆转方向"正从东向西不断蔓延。从前线飞往德国后方的纸片和电文不再是捷报而是丧报。第8集团军四个步兵师的统计证实"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他们在残酷战斗中已经损失了20250人。

相当于一个半师全军覆灭!第12步兵师算了一笔总账:从苏德战争开始到1943年10月16日"该师仅战死和战伤人数就达到16112人。这还不算失踪者和病员。

第18装甲师在库尔斯克战役期间的损失:

7月份损失了3343人(死466人"伤2040人"失踪756人"患病81人)

8月份损失了1250人(死182人"伤792人"失踪183人"病93人)

机动兵团的伤亡也相当严重。库尔斯克会战的两个月内"第18装甲师就损失了4593人。该师按编制应有265名军官"却在3个月不到的时间里(7月4日—9月30日)失去了218名(死55人、伤153人、失踪10人)"包括1个团长、10个营长、83个连长、85个排长、15个其他军官。长达两年多的严酷战争几乎毁灭了这个装甲师。当东线开战时"第18装甲师是个拥兵17174人的满员兵团。打到1943年9月30日"累积下来的战损已高达17001人(死3277人"伤11583人"失踪2151人。合计数据有偏差"根据原文抄录)"等于丧失了全师的初始兵力。尽管得到了大量的补充"但第18装甲师还是无法保持战力。到1943年8月25日"全师仅剩2409人的战斗兵力。戴着顶级精锐名号的“大日耳曼”师“能者多劳”"总是被派往最激烈的战线"其损失自然也很“超群”。仅1942年6月27日至1943年9月30日的损失就达到17712人(死3203人"伤13203人"失踪723人。合计数据有偏差"根据原文抄录)。如果从东线开战算起"则该师总损失已超过21000人。

最令德国人心疼的还是不断失去众多经验丰富的军官和老兵。1943年7月5日至9月4日"仅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就损失了1万名军官。如果从灾难开始的1942年11月算到1943年11月"军官损失数更高达30000人。这些人的作用是那些新招来的菜鸟所无法弥补的。

随着战局的恶化和伤亡的急剧增加"德军变得越来越残酷和野蛮"甚至将战场上积累下来的怨恨和绝望发泄到占领区的平民头上"大肆杀戮并破坏。库尔斯克战役前"第18装甲师被投入清乡战斗"十几天内(5月17日至6月2日)就杀害了1584人"抓捕1568人。尽管被捕杀的3000多人中"只有700人是真正的游击队"但第18装甲师依然吹嘘赢得了“大捷”"还“顺带”将15812名居民赶出家园"并放火焚烧了他们的村庄。大撤退开始后"德军各师一面与紧追不舍的红军激战"同时也没有忘记派出专门的破坏分队摧毁即将放弃的地区。“大日耳曼”师也不例外"于9月6日成立“撤离司令部”(德文也可以理解为“清除司令部”)。经过3周的撤退"该司令部得以在报告中夸耀取得的如下“成果”:掠走了13627名居民和9268头家畜"摧毁了1260台农用机械"炸毁或焚毁了165个磨坊……这些认真执行命令"并以此为荣的德军破坏分队"被俄国人称为“纵火者”。在红军的追赶下"“纵火者”们在撤退沿途烧毁了一个又一个村庄"并杀掉所有敢于反抗他们的人"连拿着十字架为村庄乞命的神父也不能幸免。只是战局发展得过于迅速"没有太多时间供“纵火者”实施更彻底的杀戮和破坏"甚至还有人掉队"结果被农民抓住用叉子扎死……

无论德军如何疯狂地爆破、焚烧和屠杀"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杀光所有居民"更不可能彻底摧毁大地上的一切。事实上"与曼施坦因和希姆莱的期待相反的是"红军还是从新解放区获得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尤其是人力——很多村庄的居民在德军下毒手前逃入了森林或沼泽"借此躲过了一劫。另外一些地区更是早就被游击队控制住了(以日托米尔地区为例"根据德方报告"约有80%的林区和60%的耕地掌握在游击队手中)。相当多的幸存者"包括大量具有实战经验的游击队员"随后加入了红军的队伍。而在曼施坦因们放弃这些地区的过程中"德军遭受的损失却依然沉重。要准确评估德国武装部队的损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从1943年夏季开始"相关统计变得越来越不可靠。这个问题在过去各卷中探讨过多次"已经阐明的内容就不再重复了。但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即使是德国的战时统计"伤亡数字的差异也相当大。下面列举的新资料就证明了这一点:

如过去已经介绍的那样"根据德军战时伤亡统计"7、8两个月内"东线损失386109人至388491人。梅伦廷列举的数字却多出近4万"为422000人。西德军事历史研究所还公布了另一组更高的数据:同样是关于1943年7、8月的统计"东线陆军的损失却达到477800人"多出将近10万人!根据同一来源"7月到11月的东线陆军人员消耗累计达到995700人"而同期的补充兵却只有519500人。两者间的差额为476200人。这一时期的陆战兵力(相同统计标准)则从3138000人下降为2619000人"减少了519000人。如果做逐月分析"差额可能更大。看来"要从这些混乱且自相矛盾的资料中分析出更可靠的数据"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按当时的标准"东线战争不仅规模空前"投入的大量武器装备也是最先进技术和工业的产物。而这些昂贵武器的损耗速度也毫不亚于人员伤亡。1943年7、8两月间"东线德军一共丧失(完全注销程度)了1331辆坦克和强击火炮;9月又失去513辆;10月585辆;11月748辆;12月664辆。整个1943年内"德军在苏德战场上一共失去7096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另外还损失了1111辆自行火炮和近3000辆其他装甲车。相当于一年内有三十多个装甲师被全歼。

和陆军装备相比"德国空军的飞机损失却有些难以捉摸。举个例子"官方报告称库尔斯克第一天(7月5日)空战仅损失26架飞机。但在《红星与黑十字》作者Bergstrom于2007年出版的新著中"却公布了7月5日库尔斯克空战损伤的98架德国飞机清单"每架飞机都列出了编号、损失原因、损失地点和伤亡或失踪的机组成员姓名等详细资料。其中"有56架飞机损毁程度达60%或更高(含39架100%完全损失)。按照德国空军的标准"机体损毁60%即属“注销”程度。即使低一点的45%—59%"也属于重创范畴"需要更换大部分机身。有趣的是"清单中1架被战斗机击落的He—111H—6型轰炸机"损毁程度却只有20%"只需小幅度修理。看来"被击落也未必就等于彻底损失。

由于各方面的材料存在矛盾"还无法提出德国飞机损失的准确数字。不过话又说回来"对当时还保持上升势头的德国航空工业来说"飞机等武器器材的消耗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油料来培养的飞行员就不同了。自1941年6月至1944年4月"德国空军损失了228907人"包括死亡62897人"负伤126666人"失踪39344人。其中在苏德战场造成的伤亡占总数的61%"达139522人。当大量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永远消失后"德国人不得不忍受众多菜鸟新手和他们的低劣技术。1944年2月"因事故损失的飞机竟多达1300架!不亚于一次代价惨重的大规模空中战役。

巨大的伤亡导致东线德军的兵力迅速下降。到1943年秋季"东线陆军不但无法保持夏季超过300万人的峰值"甚至连此前270万—290万人的规模也维持不下去。1943年10月"东线陆军(不含武装党卫军和空军野战师)人数已不足260万。1个月后"算上芬兰战区和占领区"苏德战场上的野战陆军人数也只有278万。即使在兵力不断衰减的情况下"东线依然是德国武装部队最强大集团的所在。1943年11月维持于此的278万野战陆军"占德国总兵力417万人的67%。

目前公布的东线兵力报告"大都出自德国陆军总部"一般只会统计野战陆军或陆军和党卫军的人数。这类报告已经不能满足希特勒的需求。为了应付日益吃紧的战局"他需要了解自己的全部家底。为此"德国统计部门提交了一份“可用兵力”

报告(从数量上分析"是不含后备军的各军种人数总括)"证实在1943年10月"德国全部681.5万作战兵力中"有408万人部署在苏德战场"占总员额的60%。其中390万人展开于2100公里长的东线战区"兵力密度达每公里正面1860人;另外18万人部署在芬兰战区(长1400公里)。同样根据德国的统计"苏德战场上还有45万芬兰军队"以及136985人的其他仆从军(年底数据)。据此计算"1943年秋冬之际"德国及其盟友在苏德战场保有近467万人的庞大兵力。值得一提的是"苏联估计在1944年初有490万轴心国军队与之对抗"和德国统计相当接近。这一时期"不仅东线人力有所恢复"还得到了更多的武器装备"仅德制战车数量就从9月底的2796辆增加到12月20日的3629辆。

德国“可用兵力”分布(1943年10月):

东线:390万

芬兰:18万

苏德战场合计:408万

挪威:31.5万

丹麦:11万

西欧:137万

意大利:33万

东南欧:61万

合计:681.5万

此时"战局恶化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东线"德国人也开始认真对待美英登陆西欧大陆的可能性"于1943年深秋增强了防御力量。11月3日"希特勒专门颁布了第51号训令"要求重点强化西线。此时"西线德军总兵力已经增加到137万人"防守着荷兰、比利时、法国"总长2600公里的海岸线。上述兵力中"陆战部队约为62.5万人"编为49个师"配备战车879辆(年底数据)。

尽管希特勒和将军们做出了优先补充的许诺"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长期被东线当成“后院”和补充休整基地的西线依然很难适应新形势。这里的步兵师尤其孱弱。因为缺少汽车"很多单位几乎没有机动能力;有些步兵师从1940年起就驻防法国"拥有一些负伤的军官和军士。这些人虽然有经验"而体质却不适合再上前线"于是被留下来训练补充兵员"然后把他们送往东线等地参战。现在西线本身开始吃紧"得到的补充兵质量却相当低劣"不是年纪太大就是身体太差。有个师平均年龄竟高达37岁"大大超过了德国陆军的平均标准;另一个师则充斥了大量病号"最多的是胃病患者。与此同时"年轻力壮的新兵还是被优先派往东线。仅1943年12月上旬"就从西线抽出了第60装甲步兵师和1万名1925年出生的新兵。捉襟见肘的德国人不得不把苏联叛徒部队也拉到西线凑数"其中就有一些哥萨克伪军和鞑靼营。

还找来了一些印度兵。德国人也知道西线步兵质量太差"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装甲部队和希特勒承诺提供的重武器。可这些装备也被形势危急的东线给吞噬掉了。眼看难以兑现诺言"希特勒只好使出怪招"把东线一半需要修理的坦克和汽车运来"以抵消本该送往西线却被东线“抢走”的新坦克。他还决定从东线调来一些损失惨重的精锐装甲师。这样做的如意算盘是:在给这些师提供补充和休整机会的同时"又能用他们充实西线战力。用尽办法后"1944年2月29日"西线战车数终于增加到1233辆。但在3月底"新编的党卫军第9、10装甲师又被调往东线"留在西线的满员装甲兵团仅剩一个第21装甲师。

1943年深秋"希特勒的武装部队依然保持着庞大的规模"可逐渐萎缩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由于适龄兵员的迅速消耗"后备的青壮年数量减少"导致德军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据1944年的统计(1943年12月15日状况)"全部四百多万野战陆军官兵年龄构成如下:

中老年:生于1905年或更早者(38岁以上)784628人。这些大龄人员主要配属给后勤部队等。只有117694人承担战斗任务;另有112986人承担警卫任务。

壮年:1906—1913年出生者(30—37岁)1620404人。含承担战斗任务者936593人;承担警卫任务者74539人。

青年:1914年出生或更小者(30岁以下)1836608人。承担战斗任务者1450920人;配属警卫部队的只有36732人。

根据上述数据"德国野战陆军仍有82%的人员属于38岁以下的青壮年"他们在战斗部队中的比重更是高达95%。比起同期充斥着大量老人和少年兵的苏军"德军的状况可以算是相当良好。可是随着伤亡的不断增加和后备人力的减少"德军中“老弱残兵”的比重必然会继续扩大。在1943年底"1926—1927年(16—17岁)出生的少年已被列为征兵对象"人数达21727名。到战争的最后阶段"甚至开始动员1928年出生者。但总参谋长古德里安却坚持把这些少年兵送往西部"使之逃脱地狱般的东线战斗。

为了缓解人力资源日渐枯竭的紧张形势"德军加紧了对占领区人口的掠夺"除了抓来充当劳工外"还利用外国人为德军战斗部队提供直接劳役"甚至将其编组为保安队用以对付游击队。通过这样的方法"就可以缩减德军后勤和警卫单位的规模"尽量提高战斗部队的比重。人力掠夺的重点地区是东欧和苏联。根据1943年5月的统计"为德军“服务”的苏联人多达60万—70万。包括:

辅助人员:40万人(一说只有15万到25万人)

各种伪警察:6万到7万人

“突厥营”、伪哥萨克军、克里木的鞑靼部队:17万到25万人

不过"德国人还是愿意从更亲近他们的族群——如各地的日耳曼人、波罗的海民族、西北欧民族等等中"征收战斗人员"有时甚至直接编入德军(主要是武装党卫军)。1943年"北方集团军群就组织了不少波罗的海武装"其中一些被编为德军单位(相关情况过去已详细介绍过)。同一时期"还建立了大量克罗地亚族裔的武装单位:有75000名克罗地亚人被编入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另外"德国还控制着145000人的克罗地亚正规军。西欧和北欧也有大量日耳曼“志愿者”加入德军"其人数在1944年1月31日达到37367人。

来源为:

挪威3878人;

丹麦5006人;

荷兰18473人;

比利时(“佛兰德”) 5033人;

比利时(“瓦洛尼”) 1812人;

瑞典101人;

瑞士584人;

法国2480人。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武装党卫军的规模急剧扩大。1941年底"其人数不过17万多一点"到1944年夏季已接近60万人。和国防军不同的是"党卫军直接招收了大量非德国人入伍。一时间"各种国籍和族群的“志愿师”被陆续建立起来。自诩为“日耳曼精英”的党卫军顿时变成众多民族凑成一锅的大杂烩!其中"除了由德国以及西北欧日耳曼系人组成的几个精锐师外"其他相当一部分兵团的战斗力极其低下。

尽管希特勒从各国搜刮了大量人力"建立了数不胜数、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军事或准军事单位"有些甚至编入德国部队。但真正被作为野战部队使用的外籍人员依然有限。以东线为例"1943年底仅有5万多名外籍部队(自然不包括大量杂七杂八的当地“保安队”)。同期"东线的武装党卫军人数为147196人"主要还是来自几个精锐师。

进入1944年"德国武装部队迎来了更为严酷的考验。当年1月1日"东线德国陆军还有2528000人。但在随后的冬春季战役中"东线陆军不仅被赶出列宁格勒以及乌克兰大部地区"其兵力也减少到234万人(1944年4月1日统计)。这是开战以来的最低纪录!托了春季泥泞的福"德军获得了短暂的休整时间。再次补充了大量新炮灰和返回的老伤兵后"东线陆军兵力在6月1日恢复到262万人"另有至少85万仆从军。实力相当于去年秋季的水平。为了进行防御战"德国后方向东线送去了大量的强击火炮"甚至直接配属给一些步兵师。相对来说"东线装甲师的坦克数量却普遍不如去年夏季。

差不多同期"西线接受了一些从东线撤下来的残破装甲师。经过补充"这些师恢复了精锐部队的面貌"组成为拥有近2000辆战车的庞大装甲军团。与此同时"西线陆战兵力已近90万人"相当于东线仆从军的人数。至此"德军在东西两线都建立起强大的重兵集团"可以在盛夏与更强大的敌人放手一搏。

可仅仅二十多天后"规模空前的红军夏季攻势却将德军最后的强盛阵容打得七零八落!短短数周内"曾不可一世的中央集团军群就被俄国蒸汽压路机碾成碎末。

炎炎夏日下的东线大地顿时淌满了鲜血!当几十万德军或身陷火海、或举手投降、或仓皇东顾而西逃之际"后方的统计部门也陷入混乱。7月1日的东线陆军兵力报表五花八门"数字从不到200万到216万再到超过220万。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只是大放血之夏的开始"灾难还在继续不断地接踵而来:7月"北方和北乌克兰集团军群遭到重创;8月"南乌克兰集团军群主力被毁灭。一个紧接一个的沉重打击下"东线陆军兵力持续下降"不断打破并创造着最低纪录:8月1日下滑到210万4千人;9月1日进一步减少至202万2千人。

如果说"1943年的德国官方统计好歹还能反映损失的基本规模"到了1944年"特别是“大放血之夏”"就连这也很难了。以德国第9集团军为例:白俄罗斯战役中"该集团军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战斗开始后不到一周的6月28日"集团军司令官自己就承认:“第9集团军事实上已经终结”。7月初中旬"第9集团军已有7个将军自杀或当了俄国人的俘虏"所属部队大都被标明为“下落不明”"成千上万的官兵不是横死沙场就是被拖到莫斯科去示众。逃出来的集团军司令部几乎无兵可用"只能编入预备队。直到7月底才在华沙方向获得一批新部队而获“复活”。但最初划归其名下的第73步兵师也很快被打垮"连师长都被俄国人抓了去。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第9集团军被打得几乎全军覆灭之际"上报的战死人数(6月20日—8月31日间)"居然只有2955人;同一统计显示失踪者为64762人"其中一部分可能已经战死(也许比正式上报的死者还要多若干倍);而战伤者只有13957人"说明逃出包围圈的“幸运儿”不多。

明眼人不难看出"上述统计的战死人数少得近乎荒唐!但换个角度考虑"和一些国家“找不到就算死了”的统计方法(东方国家比较盛行这一套)不同"德国人的原则或许是“找不到依然视为活着”"对战死的认定标准很高。所以碰上这类被围歼的战役"大量战死者因为情况不明"可能被列入“失踪”、“下落不明”"甚至干脆被遗漏掉"上报的自然少得可怜。

不过呢"也有些德国学者喜欢将这些既没有列入阵亡名单"在俘虏名单里也找不到的“下落不明者”"解释为被俘后在战场上遭到了杀害。应该说"杀死俘虏的事情在东线的确很常见"德军和苏军都干过不少。问题是"如果一个德国集团军真的战死不到3000人就会全面崩溃且大部被俘"那未免也太对不起大家对其战斗力的高度评价了。所以笔者还是认为“下落不明者”大部分是战死的。

建立在不准确报告基础上的德国官方材料"不可能就灾难的规模得出准确且完整的结论。按照他们的统计"在连续惨败的6、7、8三个月间"东线陆军作战损失90万人"其中死亡和失踪人数超过57万。但据1999年发布的新资料"这三个月里东线德军仅死亡者就接近59万(战时数字只有7万多)。另有数十万人落入苏军之手。

大大超过了战时统计。另据德方资料"在1944年夏秋战役中"东线德军共有60个师被歼灭"还有十几个师被重创"其他的大量师团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杀伤。综合分析来看"德军的实际损失可能更高"但其准确规模还很难估计。

被歼灭师团分布如下:

中央集团军群26个师(含3个装甲步兵师);

北乌克兰集团军群5个师;

南乌克兰集团军群16个师;

编成外被歼13个师(含7个警卫师)。

据德国官方材料"1944年前10个月内"东线损失高达169.7万人。同期的补充却只有96.7万。其中6、7、8三个月的补充仅21.4万人。巨大的差额已无法弥补。德军不仅损兵折将"还丧失了大量轻重武器和技术装备。6、7月间"就有2260辆(含435辆重型)德国坦克和自行火炮在东线“报销”"同期得到的补充只有1950辆。

战车损失大大超过了库尔斯克装甲决战期间的1943年夏季。东线陆军的大炮数量也从6月1日的7080门跌到8月1日的5703门。德国空军也没有逃过这次浩劫。德国官方资料显示"6月至10月"苏德战场上损失了3650架德军飞机。相当于把6月份拥有的飞机全部损失还有多!

1944年6、7月间东线的战车损失和补充

三号坦克24(16)

四号坦克266(347)

“黑豹”258(236)

“虎”177(92)

强击火炮878(875)

自行火炮657(384)

注:括号内为补充数

当东线经历大放血之夏的同时"沉寂了四年多的西线也迎来了美英军的大规模登陆。在诺曼底地区爆发了激烈的攻防战"最终以德军的失败告终。8月25日"巴黎被西方军占领。根据相同来源的德国战时统计"西线陆军在6、7、8三个月间共损失了288695人。虽然相对同期东线的90万伤亡"西线还只能算“小头”"但在沉寂了四年多时间后"以1944年夏季为起点"所谓“第二战场”还是开辟出来了。此前"战神和历史已经慷慨地送给德国人3年时间"让他们可以将绝大部分陆军和相当一部分空军"外加从各“盟国”那里拖来的大批炮灰都一股脑地集中在东部战场"并一次又一次地从西线抽调强大预备队来挽救危如累卵的战局。可是三年时间过去了"德国人没有取得胜利"反而屡战屡败"被赶出了大部分俄国领土。当这场拖延太久的战争进入1944年夏天时"第一次面临真正的两面夹攻的德国军队就只能自认倒霉。在剩下的未来不到一年时间里"德军依然可以动用大部分陆军和俄国人拼命"但从西面涌来的美英军的巨大威胁却已无法忽略。

大放血后的德国武装部队逐渐步入死亡"甚至来不及清点坟墓的数量。

鉴于战况的紧迫和混乱"不准确的报告算不上怪事"太准确了反而比较古怪。

真正诡异的是"未来的漫长岁月里"也没有更准确更全面的官方总结面世"特别是详细的战役损失和阶段损失。

战后初期的权威史料《德国陆军1933—1945》列举了一组总结性数字:自二战开始到1944年11月30日"德国陆军共有317.3868万人死亡或失踪。其中俄国战场241.6784万人"占总数的76%。

这个数字大大超过战时统计"却还是不够全面。1999年终于发布了更全面的统计"虽然还是没有还原历次战役的具体伤亡"却列出了月度死亡人数"还明确了东线两个阶段的陆军死亡与失踪(含被俘)总数:战争开始至1943年8月31日" 124万人;战争开始至1944年12月31日"约309万人(旧统计只有200万—240万不等)。与战时以及战后初期发表的数字相比"死亡失踪人数大约增加了60万—110万不等。同一资料还证实:1939—1944年"德国全军共有3571516人死亡(不含战俘)。其中2742909人殒命于东线。占总数的77%。

那么"德军在东线的作战总损失(死、伤、失踪)有多少呢?按照数字偏低的老统计"到1945年初就超过了585万人。同一来源还记录"自1939年9月二战爆发以来"连同其他战区和后备部队在内"德国武装部队的总损失达780万。这还不包括因伤、病、自杀等原因致死者。不过"鉴于这组数据的死亡人数过低(只有116万)"看来也不太可靠。

上述资料略加对比"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战时到战后再到近期"德军的伤亡数字不断增加"而东线在总损失中的比重却变化不大。分别为75%、74%和77%。这一比率证实了一个基本事实:正是在广袤的俄国战线"曾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强大战争机器的德国武装部队被红军打断了脊梁骨。

德军损失的分布(1939年9月1日—1944年11月)

波兰(1939)死亡16343人失踪320人

挪威(1940)死亡4975人失踪691人

西线(1940)死亡66266人失踪3218人

西线(1944)死亡54754人失踪338933人

北非死亡12808人失踪90052人

巴尔干(1941—1944) 死亡24267人失踪12060人

意大利死亡47873人失踪19154人

东线(1941—1944) 死亡1419728人失踪997056人

本土(1939—1944) 死亡64055人失踪1315人

三年多的东线战争不仅吞噬了数百万德军的生命"还将大量精良的武器装备化为废铜烂铁。德军最为自豪的装甲部队遭受的损失最为惨重。一份标明日期为1945年1月15日的德国文件记载"东线部队在1944年(12月数据不完整)失去了14537辆装甲车辆。包括4438辆坦克"3468辆强击火炮"1669辆自行火炮。而从1941年6月22日战争开始算起"三年多来"东线德军总共丧失了33324辆装甲车辆。包括:15673辆坦克、5231辆强击火炮、2898辆自行火炮"还有9522辆装甲运兵车和装甲汽车等。其中包括大量德国工厂生产出来的第一流装甲战车。还在1943年"威力巨大的“虎”式1型重坦克曾称雄一时"给红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压力。但近两年多战斗下来"希特勒“老虎”的爪牙已失去昔日的锋利"自身反而被打得“虎”尸遍地。至1944年8月就有749辆“虎”丧失在东线战场"超过该型战车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这当然不包括战争最后几个月的损失。损失过半的战车还不仅仅是“虎”。1943—1944年两年间"德军获得了5629辆“黑豹”重坦克"同期损失或转让了3231辆。

从1942年到1943年"希特勒的盟友曾多次劝告他早日和俄国人言和"以尽快摆脱这场不可能取胜的战争。对付出毁灭性代价的俄国人来说"出于保存民族元气的考虑"也未必一定要沿着罗斯福鼓吹的让德国“无条件投降”的道路走到底(俄国人有充分理由怀疑这个口号的目的是逼迫德军在东线死战到底"美国人好坐收渔利)。为此"斯大林也伸出过试探触手。但即使在库尔斯克战败后"希特勒依然不肯踏出关键性的一步。他过高估计了德军的实力"相信他们有能力凭借纵深辽阔的战区坚守住东线"同时击退西方军队的登陆尝试。可这一切却在1944年夏季化为泡影。灭亡的巨大阴影投射向整个第三帝国。

无论在东线还是西线"连连惨败的德军士气都一落千丈。720行刺事件更将德国内部的绝望与动摇彻底暴露出来。形形色色的人物:蓄谋已久的持不同政见者;被战败吓破胆的军人(他们曾向希特勒宣誓效忠);甚至还有一些血债累累的纳粹刽子手"混在一起"打着“拯救祖国”的旗号"想以杀死希特勒来拯救他们自己。这伙喜欢说大话的家伙是地道的玩世不恭主义者。他们最初还提出了一些停战计划:和俄国媾和——特别是在俄国正式接受美国的“无条件投降”口号前(1943年10月前);或者和西方媾和"然后把军队全部集中到东部和俄国人拼命。可搞到最后"他们却在既没有取得外交进展(凭他们的地位"其实也没有与俄国或西方谈判的资格)"更没有掌控德国局面把握的情况下"幻想以杀死希特勒为德国换取一个貌似一了百了实则前途险恶甚至引发灾难性内战的结局。结果"他们没有杀死希特勒"反而被自己混乱不堪的行事作风给害死了。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逃过一劫的希特勒却利用此事找到了借口"把一切失败都归罪于“背叛”。甚至东线的灾难也被解释为“个别指挥官的失误和来自俄国的破坏者以及恐怖主义散布者的破坏”。对一般德国民众和军人来说"希特勒依然是他们的“神”"是“唯一能够使战争胜利结束的人”。尤其当德国本土已遭受直接威胁时"美国人又在“无条件投降”基础上加上将德国分裂成几个小国"摧毁其工业"将其倒退回农业国的“摩根索”计划"更令德国人陷入空前的亡国恐惧"也就更需要希特勒带领他们“创造奇迹”。于是"一面是绝望和希望混杂的情绪驱使"一面是高官们为了洗脱嫌疑而进行的表演"德国内部掀起了一股宣誓“效忠”的狂潮!纳粹二把手戈林抢先一步"于7月23日以帝国元帅名义发布命令:为体现“对元首的忠贞不渝以及国防军与党的亲密无间”"特将过去的普通军礼改为纳粹的举手礼。亲历此事的一个速记员在日记中写道"当戈林提出这一建议时"在场的所有人都热烈鼓掌!德国陆军的处境最为尴尬"因为行刺者正是来自他们中间。或许正因为如此"曾亲手把希特勒捧上独裁者宝座"还总爱显示“独立性”和摆高贵派头的德国陆军这次却特别积极于献媚之举。无论是新任总参谋长古德里安等现职军人"还是已经退休的布劳希奇之流"都拼命向希特勒表忠心。古德里安宣称"一个称职的总参谋部军官首先必须是纳粹主义的拥护者和积极合作者"谁要是不服可以滚蛋走人。当然没人敢不服。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乌纱帽"甚至与脑袋是否搬家直接相关。

事实上"脑袋搬家的的确不少"特别是当“叛徒”越来越多时。希特勒尤其担心落入红军之手的德国将军会搞出什么花样来"而这样的“花样”很快就来了:720事件后5天(7月25日)"苏联公布了16名被俘德国将军(属于中央集团军群)起草的号召书"敦促东线官兵停止战斗"令希特勒勃然大怒。8月8日"他命令帝国军事法庭对中央集团军群的20个将军提出叛变控告。但这些“叛徒”此刻却身处俄国战俘营"根本无法追究。相比起来"参与刺杀希特勒的将军和元帅们却没这么运气了。

就在同一天"这些人被处以死刑"用钢琴弦吊死在肉钩子上。为了恐吓意志动摇者"德军人事部门还建议严惩“叛徒”的家属。9月10日"党卫军领袖希姆莱宣布"对“投敌者”的家属将立刻枪毙!1944年的夏天"对前线德军而言是大放血和大惨败之夏;

在德国后方则是歇斯底里之夏"而对整个希特勒第三帝国"则是最后大崩溃的直接开端。现在"这个可怕、混乱而又狂热的夏天终于迎来了尾声。难熬的酷暑过后"天气将逐渐凉爽起来。但对幸存下来的德国士兵以及那条已残破不堪的“东线”来说"面前那昏暗而绝望的未来之路只可能通向末日之门。当年"希特勒向德国人民和军队发出号召"鼓励他们去夺取辽阔而富饶的东方来充当“生存空间”。而现在"急速败退的德国武装部队已注定不可能占有东方的一寸土地"只有数百万正在腐烂的德军尸体布满了这广阔的大地。可嗜血的战神并不满足。昏乱狂躁的气氛中"希特勒作为独裁者的地位却空前巩固"被“凝聚”在他周围的德国军队和人民注定要为帝国的末日进行最后的疯狂挣扎。东线战争的杀人盛宴虽渐渐接近散场"却还将为死神奉献上无数生命的血肉祭品。

希特勒 人物 德国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