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来了不纳粮,那闯王的军队吃什么?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闯王来了不纳粮,那闯王的军队吃什么?"分享给大家!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呈燎原之势。其中势力最为庞大的当属“闯王”李自成所率领的大顺军。当时在中原地区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是这样唱的:“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从这首民谣中可以看出,闯王李自成在当时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不过这里也存在着一个问题,闯王来了不纳粮,那闯王的军队吃什么呢?
自古以来,行军打仗都非常烧钱。虽然李自成的军队大多都是自愿加入的贫苦农民,但给大家一口吃食,偶尔发点军饷鼓励一下,这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李自成为了争取得到更多农民的支持,曾宣布三年免赋的政策。这样一来,李自成就失去了稳定的财政收入,那他如何应付巨额的军费支出呢?答案只有四个字:追赃助饷。说得更直白点那就是抢。
明末时期,大多数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但明朝那些藩王、宗室、功臣贵戚们的生活却是越来越滋润。他们利用手头的权势,巧取豪夺农民手中的田地。在他们的带头作用影响下,许多官绅也纷纷效仿。结果就是天下大部分财富都聚集到了极少数权贵阶层手中,绝大多数的明朝百姓日子越来越穷。
正是鉴于这样一种情况,李自成和他的军队每攻下一个地方后,首要目标就是以追赃助饷的名义,没收这个地区的藩王和官绅们的家产。此种做法对于绝大多数贫苦百姓来说,自然拍手称快。而对于李自成来说,藩王和官绅们世代积累的巨额财富又足以应付当下的军费支出,所以就能对普通百姓实施三年免赋了。正是这个极获民心的政策,让李自成的势力从众多农民起义军中脱颖而出。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李自成靠三年免赋的政策迅速赢得了民心,使得他在很短时间内就占据了包括京师在内的明朝半壁江山。但是,追赃助饷的办法也最终导致李自成丢掉了本已到手的江山。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自缢殉国,大明王朝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他已经准备顺理成章的接替皇位了。所以他命令全体官兵要做到秋毫无犯,违者立即处死。一切有损他这个未来皇帝威严的事情,都在禁止之列。不过,李自成很快就遇到了一个天大的难题。他原本以为崇祯皇帝藏在宫中的财富跟各地藩王相比,肯定不是一个量级。以往没收一个普通藩王的家产就足够应付军队很长一段时间的军费开支,如今没收皇帝的家产,那肯定可以应付好几年的开支了。可当李自成指挥手下在皇宫里来回翻了好几遍后他才发现,原来崇祯皇帝是个彻底的穷光蛋,李自成将宫里的金银酒器、餐具、大门上的门环、装饰用的金银丝线都给拆下了,可加起来总价值还不到十万两银子。这就把李自成给愁坏了,他率领大军一路浩浩荡荡杀入京城,除了推翻明朝腐朽统治的崇高目标外,大家都有个更现实的目标,那就是发一笔横财。可眼下别说是发财,从宫里搜出的这点前给将士们当军饷都应付不了多少时间。
原本李自成打算坐稳江山,要尽快收买人心,因此尽量不触及到各方利益。尤其是官绅阶层,将是帮助他统治新国家的左膀右臂,所以不能像过去那样直接将他们抢个一穷二白了。可是眼下的现实情况却彻底碾碎了他的理想。待到李自成的军队在紫禁城中搜寻了一个星期都没什么收获后,手下的将士们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不满情绪。李自成深知一旦这种情绪蔓延开来,将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因此他最终决定还是让大家走老路:追赃助饷。不过,让大家主动把银子交出来显然不现实。于是,李自成的手下赶制了五千副夹棍,用残酷的拷问手法,逼迫官绅们交钱,在索饷的过程中,不少官绅都因用刑过度或是实在交不出银子而当场丧命。在把官绅们都彻底榨干之后,李自成手下的将士们又把目标盯上了北京的商家、富户。一些士兵甚至直接进入普通老百姓家里抢东西。一时间,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片恐惧的氛围之中。
最终,李自成的军队共获银七千万两,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笔天文数字了。但李自成在京城各界人士心目中,从一个未来的新皇帝,变成为了彻底的“闯贼”。三年免赋的政策,让李自成没有稳定的财政来源。追赃助饷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不仅不具备持续性,而且彻底失去了士大夫阶层的支持。“闯王来了不纳粮”,最终害惨了闯王。
参考文献:毛奇龄《后鉴录》、彭孙贻《平寇志》
皇帝 大明王朝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