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在欧洲各国都发生过,但为什么英国的

导读: 第二个特殊的地方是,英国在宗教改革问题上实现了新教和天主教的妥协。这就非常直观地体现了英国在宗教改革上的妥协和调和。 英国对比欧洲其他大陆国家,显得现实保守,不会去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宗教改革在欧洲各国都发生过,但为什么英国的"分享给大家!

我们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别很大,对于宗教的认知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虽然都知道西方历史上的宗教改革,但往往很难理解它的重要性。为什么宗教改革就那么重要呢?那是因为在当时,宗教它不光是千千万万人的信仰,而且当时欧洲社会的运行、财产的分配,都和宗教密切相关。你可能会问,怎么财产分配也和宗教有关?当然有关。当时欧洲最有钱的就是教会,掌握着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国王、贵族这些人和教会比起来都属于穷人。

所以,在当时的欧洲,宗教是中枢。这个中枢发生改革,你想想,得有多大影响。

宗教改革是从1517年,一个叫马丁·路德的教士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开始的。主张改革的教派就被称为“新教”,那么原来的那个教会就是天主教,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斗争很快就席卷了整个欧洲。

其实宗教改革在欧洲各国都发生过,但是英国的宗教改革是最特殊的。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个特殊的地方是英国宗教改革没有大规模流血。宗教改革相当于在欧洲社会的中枢上动刀,那引起的震动绝对大,是要血流成河的。比如说法国的宗教改革就发生了叫做“圣巴托罗缪之夜”的大屠杀。那是1572年8月24日的晚上,法国巴黎天主教徒秘密串联好:事先在新教徒家的门口画上记号,半夜的教堂钟声一响,大家就一齐冲进各家去杀新教徒,光一晚上就杀了好几千人。其中还有父亲是天主教徒,把信奉新教的儿子、儿媳都杀掉的事情,非常血腥欧洲大陆还有因为宗教改革打仗的。欧洲历史上有名的30年战争,就是新教和天主教两派人马对杀,破坏相当大,不少地方都变成了无人区。说明这场战争的残酷,你记一个名词就够了,叫“瑞典鸡尾酒”。什么意思?就是当时瑞典军队在30年战争中处决战俘的办法是,把马粪加上泥土,从人的嗓子里塞进去,把人活活填死。

这种残酷的宗教战争和大规模的宗教仇杀当时几乎遍布整个欧洲。只有一个例外,就是英国。

第二个特殊的地方是,英国在宗教改革问题上实现了新教和天主教的妥协。新教和天主教在教义上是有区别的,新教教义更加强调纯粹性。什么叫更强调纯粹性?举个例子——《圣经》上说:除了上帝以外,不存在任何其他的神,也不可崇拜偶像。新教特别坚持这点。我们都知道圣母玛丽亚。天主教说:玛丽亚生了耶稣基督,所以大家要崇拜她。但是新教说:玛丽亚是生了基督,但她仍然是人,而人是不允许崇拜人的,所以新教禁止圣母崇拜。那其他的圣徒就更不许崇拜了,他们的画像、雕塑,要统统砸烂。

所以我们今天去欧洲大陆看教堂的时候,新教教堂和天主教教堂一眼就能分出来:新教教堂里面基本上就是几面白墙,很素净;天主教教堂里面装饰啊、雕像啊,特别多,富丽堂皇的。一些出名的教堂,像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都是天主教教堂。

英国宗教改革开始以后,新教那种强调纯粹的倾向也变得越来越强烈了。很多新教徒开始攻击、破坏天主教教堂和天主教的仪式,越闹越凶。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原来信仰天主教的那些人怎么办?如果宗教改革过了头,英格兰国内就有分裂危险,也有可能发生内战。这时候,英国的制度精神起作用了。我们讲,制度精神不光是尊重制度、尊重程序;它还有另一个含义,那就是制度是一种各方的契约,要求得到最大的公约数。所以制度精神也反对走极端,提倡妥协。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内核,英国在当时天主教和新教水火不容的时候,它却在两者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一方面,它在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宗教教义上主要采用了新教的教义;另一方面,英国在宗教仪式上又保留了大量天主教的东西。这一点从教堂的装饰风格上也可以看出来:

你如果去伦敦的话,一般都会去一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是最主要的英国国教教堂,属于新教教堂,但它可不像一般的新教教堂那么素净,而是和天主教教堂一样富丽堂皇。这就非常直观地体现了英国在宗教改革上的妥协和调和。

英国对比欧洲其他大陆国家,显得现实保守,不会去做一些推到重来的事情,通过妥协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虽然像一个精明的小商人,但在宗教改革上没有发生大的暴动,没有互相残杀,这不是一种功德吗?

宗教 改革 宗教改革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