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才子落榜,主考官很纳闷,追查原因后,主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清朝才子落榜,主考官很纳闷,追查原因后,主"分享给大家!
正德六年(1511年)的一次会试中有一道题目是“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这道题出自《论语》中孔子的一段话,列举了他的弟子在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中成绩最优秀的十个人。可之后公布的优秀考卷却张冠李戴,把四科中的十个人和后世祭祀孔子所配享的孔门“十哲”混为一谈。落第的考生表示不服,写了篇《颜渊告状文》进行讥讽,并到处张贴,一时间风云骤起,弄得主考官们缩头藏脸,不敢辩解。
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会试,主考官是颇有名气的潘祖荫,他得知江南才子张謇参加考试,特命同考官认真阅卷,不要把张謇遗落了。发榜时,张謇却偏偏落第。潘祖荫很纳闷,就去查底卷,结果发现张謇的卷子是考官熙麟初阅批的,就责怪他“不识文理、横加勒帛”,意思是阅卷水平不高,怀疑他从中作梗。但经过核查,熙麟初阅时确实觉得张謇的卷子很棒,特地将这张卷子推荐给了潘祖荫,是潘祖荫自己未经细阅就批了个“不通”。
帝师宰相翁同龢的学问、名气比潘祖荫还要大,但他闹出笑话来更是不一般。光绪十八年的廷试中,阅卷大臣们发现一份卷子很好,但对里面的“闾面”一词感到不可解,特地签出,以待研究。翁同龢看后却自信地说:“这两个字没有错。”有人提出,没见过这个词,一定是“闾阎”(古代闾巷的门,后用以指平民百姓)的笔误。可翁同龢没有听取这人的意见,反而强作解释:“我以前见过古人以‘闾面’对‘簷牙’,这就是根据,怎么会是笔误呢!”便把这份卷子定为第二名。
后来拆号来看,发现作者是已经很有名气的文廷式,就问他“闾面”的来历。文廷式惭愧地说:“那是笔误,一时匆忙,把‘阎’误写为‘面’了。”不知当时翁同龢何以应对?然而,以文廷式的文才而论,中第二名自然当之无愧,但照晚清时对科考的挑剔程度来说,这个错字如果当时被发现,他很可能被置于三甲。
有趣,有料,有深度 关注公众号淘历史,和T君一起读历史 作者|刘永加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清朝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