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发展经验值得重视(文学聚焦)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幼儿文学发展经验值得重视(文学聚焦)"分享给大家!
母亲育儿的摇篮曲,外婆教唱的童谣儿歌,幼儿园阿姨讲诵的童话故事,舞台上演出的儿童戏剧,还有五颜六色引人入胜的图画书……这就是幼儿文学。幼儿文学是文学女神在未经开发的幼者心田,撒下的第一片爱之花种,洒下的第一瓢美之甘露,投射的第一束善之阳光。20世纪以来,中国幼儿文学走过了一条“光荣的荆棘路”,五代作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品佳作,陪伴了数代孩子的童年岁月,哺育了亿万童真的精神成长。
如果要问今日中国最长寿的杂志是哪一种?你恐怕不会想到是幼儿文学期刊《小朋友》。这本由中华书局于1922年4月创办的杂志,现在仍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刊,今年已经96岁“高龄”了。
童心无疆,幼者本位。中国幼儿文学不但是中国文学/儿童文学中不可或缺的艺术板块,也是世界儿童文学/ 幼儿文学中的重要艺术组成部分。
早在上个世纪初叶,我国幼儿教育就开始了以幼儿文学为具体教学载体的艺术实践与探索,同时开启了现代中国幼儿文学百年历程的发展道路。
回顾中国幼儿文学发展的百年历程,结合今天的现状与继续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以下“经验”尤其值得重视:
首先是坚守“幼者本位”的儿童观与行动哲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收获是中国人儿童观的转变,即由从前的“父为子纲”“成人中心”努力转换为“幼者本位”“儿童中心”。鲁迅先生1919年所写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是中国人儿童观转变的宣言书。鲁迅力倡“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社会对于儿童“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这些先进观念正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幼儿教育/幼儿文学努力为之的方向与行动哲学,“幼者本位”是当时出版的一大批幼儿教育论著的重要教育思想,有着中国早期幼教事业自身的实践探索与本土经验。
其次是突出做人的观念,强调伦理道德教育和正面价值观。
幼儿教育是育人、树人、立人的关键性开端,是为一生做人打基础的时期。因而引导孩子如何做人处事为学,如何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成为了幼儿教育/幼儿文学的核心价值追求与文化责任,而这也正是家长、幼儿园、社会大众寄予幼儿文学的殷切期待。
在今天,特别需要强调儿童文学的价值目标,诚如曹文轩所提出的“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即通过艺术的形象化的审美愉悦来陶冶和优化儿童的精神生命世界,形成人之为人的那些最基础、最根本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生态观,夯实人性的基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
第三,千方百计使幼儿文学界与幼儿园教育界高度融合。
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包括幼儿文学之所以能在“五四”以后的短时间里出现跨越式发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的学校教育高度重视儿童文学,许多教育家都是儿童文学的热烈鼓吹者、实践者、推广者,从而使儿童文学与学校教育一直“不分家”。当时的一流教育家、艺术家、出版家如陶行知、陈鹤琴、沈百英等,怀抱着为民族下一代谋福祉的愿景,大专家乐于做“小儿科”,而且是专心致志地高品位、高质量地做“小儿科”的事业,包括幼稚园读本、幼稚园教法用书以及幼儿文学各种文体的编写和小朋友最喜欢的图画书的制作,都努力地做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甚至是与欧美发达国家接轨的国际水平。
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发扬这一传统,力倡幼儿文学界与幼儿园教育界两界高度融合,作家进校园,教师懂文学。实际上,具有丰富小教、幼教经验的教师,最容易成为幼儿文学作家,如叶圣陶、陈伯吹、孙敬修、方轶群、张秋生、蒲华清、郑春华、杨红樱、苏梅等,都曾当过小学或幼儿园老师。
第四,幼儿文学的各类文体与艺术门类应全面发展,用以适应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幼儿文学是包含了多种文体门类的文学。21世纪的幼儿文学实际上包含了儿歌童谣、幼儿诗歌、童话、故事、幼儿散文、图画书、幼儿戏剧、电影等多种文学艺术门类。在幼儿文学的创作、出版、阅读推广等方面,应注意各类文体和艺术门类的良性布局与全面发展,而不能以偏概全,乃至“一花独放”。现在有一种需要关注的倾向,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只给孩子讲图画书,忽视了儿歌童谣谜语等在养成幼儿语言能力、智力训练方面的作用,也忽视了童话、故事、幼儿戏剧等对幼儿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与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这是应予警惕的。
回首过去,历史已为中国幼儿文学的百年历程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展望未来,未来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与革新,为民族下一代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为共和国的文学史书写新的篇章。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父亲 文学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