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的一次惨重失利,导致一员名将战死沙场,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姜维的一次惨重失利,导致一员名将战死沙场,"分享给大家!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一回,发生在姜维北伐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姜维、邓艾、夏侯霸和陈泰。原文如下:
(姜维)正踌躇未决,忽前军来报:“山后尘头大起,必有伏兵。”维急令退兵。师篡、邓忠两军杀出,维且战且走,前面喊声大震,邓艾引兵杀到:三路夹攻,蜀兵大败。幸得夏侯霸引兵杀到,魏兵方退,救了姜维,欲再往祁山。霸曰:“祁山寨已被陈泰打破,鲍素阵亡,全寨人马皆退回汉中去了。”维不敢取董亭,急投山僻小路而回。后面邓艾急追,维令诸军前进,自为断后。
正行之际,忽然山中一军突出,乃魏将陈泰也。魏兵一声喊起,将姜维困在垓心。维人马困乏,左冲右突,不能得出。荡寇将军张嶷,闻姜维受困,引数百骑杀入重围。维因乘势杀出。嶷被魏兵乱箭射死。维得脱重围,复回汉中,因感张嶷忠勇,殁于王事,乃表赠其子孙。于是,蜀中将士多有阵亡者,皆归罪于姜维。维照武侯街亭旧例,乃上表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姜维兵出祁山后,邓艾命邓忠、师篡率部在段谷设伏。当姜维、夏侯霸等人进入该地后,魏军蜂拥而出,姜维顿时陷入险境。幸好此时荡寇将军张嶷及时赶到,救出了姜维和夏侯霸等人,但自己却不幸中箭身亡。战后,姜维仿效当年诸葛亮的做法,上书自贬为后将军。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姜维等人遭遇邓艾伏击后的做法,叫做“且战且走”,意为在战场上边打仗边撤退,后来也比喻一边应付当前的局面,一边另有打算。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小说中描述的此次北伐,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发生在蜀汉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也被称之为“五伐中原”。这场战争的结果也正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姜维再次无功而返,不仅损失了一位名将,同时还令蜀汉的一支劲旅全军覆没。
这位战死沙场的名将便是小说中提到的张嶷。别看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中出场的机会很少,但在历史上却是蜀汉中后期的名将。他曾经跟随诸葛亮参与南征、北伐之战,屡立战功。蜀汉进入后诸葛亮时代后,他又历任越巂太守、抚戎将军、荡寇将军等职。在姜维“五伐中原”期间,张嶷已身患风湿之症,但仍坚决要求上阵杀死。《三国志•张嶷传》载:“卫将军姜维率嶷等因简之资以出陇西。既到狄道,简悉率城中吏民出迎军。军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嶷临陈陨身,然其所杀伤亦过倍。”
张嶷统率的这支军队为何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能做到“其所杀伤亦过倍”呢?原来这支军队便是由诸葛亮亲手创建的蜀汉最为精锐的部队——无当飞军。这支军队的首任指挥官是王平,第二任指挥官便是张嶷。正是因为姜维的好大喜功和志大才疏,才导致这支劲旅全军覆没。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三国 小说 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