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人如何不想死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死里逃生的

导读: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句话是在告诉大家,坏人势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是一个国家运行的基础条件,没有法律整个国家将混乱不堪,烧杀抢掠随处可见。所谓杀人偿命,在古代凡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古代犯人如何不想死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死里逃生的"分享给大家!

一、加入中国抗日部队的日本兵

宫川启吉,1918年出生于日本山梨县笛吹市一个贫寒农民之家。

家里6个孩子,他是老小。老爹供应不起上学,他一早就辍学当学徒了。适逢日本侵华,大批征兵,21岁的宫川和哥哥都入伍了。

1941年7月,在山东长清县双乳山战斗中,32师团的宫川和另一个日本兵被我军俘获。

不久,另一被俘的日军死去,而宫川活了下来。

他和其他被俘的日军一样,顽强抵抗,叫喊着“我死啦死啦的”!

(日俘配图)

他想死,没那么容易,一个被俘的日军在战场上的用途大着呢。

举个例子:

3年前的台儿庄战役,从西北赶来援战的27师师长黄樵松,让一个俘获的日军带领敢死队,穿上日军衣服,化装成日军一个小分队,在黑夜中大模大样走进了日军宿营,杀了个里应外合。

这次宫川被俘,日后也做了重大贡献。

起初,宫川也抵抗,但时间一长,他就发现当战俘挺好,吃得好喝得好,待遇还不错。

最关键的是,通过“反战醒觉联盟”的教育,他认识到日本灌输的法西斯思想是错的,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日军犯下的残暴罪行是不可饶恕的。

(日俘配图)

思想转变后,他倾向于反战,与中国部队一起与日本作战。

为使在日本家乡的亲人免遭连累,后来他改名为宫川英男。

二、“日本兵”被厚葬在中国

1944年7月,宫川到长清县“津蒲铁路对日军工作队”,对日军开展反战宣传。

作为一名日军,他深知日军心里最渴求的是什么。

所以,他有针对性地印制日语传单、夜里用日语喊话,还给日军送去慰问袋,里面装传单,劝他们“保重身体”,“早日回到家乡亲人身边”,“这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

(反战同盟)

1945年6月,宫川在官庄进行敌后工作时,被鬼子包围。英勇搏斗中,他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了自己,壮烈牺牲,年仅27岁。

作为一名抗日有功的外籍人士,人民不会忘记。

宫川牺牲后,日军把他埋在万德车站,十几天后,我军趁黑夜冒死将其遗体迁出,葬于孙家土村大峰山烈士陵园。1983年,又迁入长清县革命烈士陵园。

在该陵园,他是百名抗日英雄中,唯一一个日籍人员。后人敬仰称颂,至今为其扫墓。

宫川的经历并非个例,据专家研究,抗战时期,有愈1000名日军转变为抗日士兵。这类现象曾让冈村宁次倍感无奈。

(宫川英男之墓)

“日清战争、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兵从来没有主动投敌的。”冈村说,“现在情况变了,被俘后很多人供出了我军军情,并有叛逃投敌者,实为可叹!”

三、日军加入中国抗日部队的原因

日军被俘后“投敌”的越来越多,原因大概有3:

1.回去也是死,不如在这里。

根据日军《战阵训》,“投敌的逃兵被放还落入我军的,军备送交军法会议以投敌罪加以重罚”,回去的结果,往往就是剖腹谢罪。

(日军剖腹配图)

2.思想改造效果好,能正确认识战争。

在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控制朝野,从小学中学都开始有现役军官进驻学校,进行法西斯洗脑教育。可以说,这些士兵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毒害了。

日军被俘后,我军以诚相待,尊重其人格。经过思想改造,他们有机会接触、认识真实、客观、丰富的世界,不由开始重新思考、正确认侵华战争。

(日俘配图)

3.连年战争让日军感觉希望渺茫。

1941年南进太平洋后,日军在中国兵力明显不足,只有挨打防守之势,再无大规模进攻之力,而中国抗日力量在不断地成倍增长,日军被动挨打局面日甚一日。

国内方面,军国主义连年战争拖垮了人们生活,民生凋敝,生活惨淡,儿童像男人一般被征去打仗,女孩靠卖身养活家人,这样的家庭越来越多。

(二战日本儿童)

传到前方后,日军斗志严重受挫,不少地方出现如驻山东12军反战、甚至叛乱的现象。

正如反战的天皇裕仁胞弟三笠宫崇仁所言,中国土地辽阔,不是日本仅用几支部队就能攻占的。

===========

文献参考:

萨苏《宫川英男,抗战英烈中的日本人》(《环球人物》2014年第25期)

稻叶正夫《冈村宁次回忆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

若杉参谋《三笠宫“反省”文书》(《THIS IS 读卖》1994年8月)

战争 英雄 日本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