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口碑爆了!它是今年奥斯卡大热门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9.0,口碑爆了!它是今年奥斯卡大热门"分享给大家!
今年金球奖最大赢家是哪个?
不是皇后乐队那部传记片《波西米亚狂想曲》,不是已经杀了一路的《罗马》,也不是那部香艳的宫斗剧《宠儿》。
而是一部口碑与奖项双丰收的喜剧片:
《绿皮书》
它最早在去年多伦多电影节首映,便已获得观众选择奖。
此后一路势如破竹:美国电影学会奖、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都将最佳影片的头衔颁给了它。
这也就不意外,它会在金球奖上以3个大奖领跑,囊获最佳音乐/喜剧片,最佳编剧,最佳男配角。
气势如虹,毋庸置疑,它将是今年奥斯卡最大热门之一。
目前豆瓣评分高达9.0,看过的都说好。
先感受一下这几条热门评论,全是5星好评,很可怕。
绿 皮 书
Green Book
2019
导演: 彼得·法雷利
主演: 维果·莫腾森 / 马赫沙拉·阿里
豆 瓣:9.0 / 10
IMDb:8.3/ 10
烂番茄:81%
MTC:70
那么,它又好在哪里呢?
从电影的类型上来看,《绿皮书》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式公路电影,也是一部故事和情感饱满的喜剧/剧情片。
《绿皮书》改编自真人真事,故事发生的背景是1962年,那是一个对非裔美国人来说的黑暗年代,无异于中世纪。
60年代初,美国种族歧视问题依然十分严峻。
尤其在农奴制度历史悠久、思想封建保守的美国南方腹地,黑人和白人仍然生活在两个世界里。
历史上,「绿皮书」的确存在,是一本专门针对黑人驾驶员的通行指南。
在种族隔离尚未消除的年代,这本「绿皮书」应运而生,提供那些关于接待黑人的餐厅和招待所的实用信息。
白人司机托尼与黑人钢琴艺术家唐·雪莉,就带着这本「绿皮书」朝南方出发了,唐将要在南方的腹地开启自己的巡回演奏。
没错,这部关于种族问题的电影,在剧情上设置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错位」。
白人角色是下层混混,黑人角色是那个时代罕见的、受过高等艺术教育的钢琴艺术家。
这一设置与最近的《黑色党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黑人阴差阳错进入白人的世界, 幸运的是,总有另一位白人角色来帮助他。
而《绿皮书》中巧妙的人物设计让故事从一开始就变得趣味盎然,穿插其中的幽默则更是锦上添花。
托尼的市井智慧与唐的文雅教养,一路上碰撞出不少火花和笑料。
吃炸鸡、灭烟头、写信等细节剧情,勾勒出了两个男人从彼此对抗走向惺惺相惜的过程,从无到有的友情贯穿了影片的后半部分。
但别忘了,这部喜剧片和《黑色党徒》一样,内核还是一个沉重的平权故事。
越往南走,唐·雪莉发现自己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
在纽约时,他是出入五星级酒店的名流。
但到了南方,他也只能拿着那本《绿皮书》,被迫住进肮脏的汽车旅馆。
当唐走进一间酒吧想喝一杯时,又被酒吧里的几个白人混混毫无理由地殴打,最后还是要靠托尼来救场。
另一个晚上,唐被强行剥光衣服扔进监狱,又是靠着老油条托尼的「贿赂」脱险。
一个接一个的矛盾固然有编剧可以制造冲突之嫌,甚至让剧本显得剧本显得过于精巧和匠气。
但不能否认的是,在60年代初的美国南方腹地,如此难以想象的情况比影片里的情节有过之而无不及。
唐始终强调的是尊严,「you dont win with violence,you win with your dignity」(你不能靠暴力战胜他们,你要靠尊严)。
托尼则靠着他的市侩哲学,一路为这位钢琴家先生保驾护航,默默地解决着巡演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两个男人分别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勇敢地对抗着南方世界的规则,竭尽全力捍卫着作为个体的权利。
随着旅途的展开和矛盾的加剧,唐的情绪也层层推进,终于在一个雨夜聚集到了顶点而爆发。
唐在与托尼大吵一架后冲下了车,在瓢泼大雨中,他终于痛苦地承认了一直以来困扰自己的身份危机:
他既不够「白」,也不够「黑」。
那些上流阶级的白人们只是因为他的才华而给予他形式上的尊重,骨子里却永远把他视作一个劣等种族的黑人。
所以无论唐的英文口音多么高贵、举止多么优雅,甚至是肯尼迪家族的座上宾,也不能真正成为白人中的一员。
而唐离他的黑人兄弟们就更遥远了。
除了肤色之外没有任何共同点,他甚至不去听小理查德和艾瑞莎·富兰克林这些最伟大的黑人爵士音乐家。
他是黑人里彻头彻尾的异类。
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中的许多人,恐怕还对小时候被同伴孤立的回忆心有余悸,可想而知,唐一直以来承受了多少痛苦。
种族、身份与文化的重重「错位」,使得唐成了一只孤独而孤傲的黑天鹅。
除了艺术,他几乎与一切疏离:爱情、婚姻、亲情、友情、黑人、白人...
影片开头,坐在宝座上的他衣着华丽,神情冷峻,试图掌控自己的生活,并想通过这趟南方之旅来证明自己在白人世界里的价值。
当巡演临近尾声,唐的「自我发现」与「自我救赎」之旅也与影片的节奏一起达到高潮。
高潮那场戏虽然不长,但力量十足。
在伯明翰,因为被白人侍者拒绝进入酒店餐厅的唐,放弃了最后一场演出,与托尼去了一间全是黑人的小酒馆。
在那儿,他发现,即使自己穿着与周遭格格不入的高级西装,他们仍对他心怀善意。
唐终于坐下来,在酒馆粗糙廉价的钢琴上演奏了一首曲子,他依然弹得一丝不苟,就像在之前每架昂贵的顶级钢琴上一样。
一曲毕,听到潮水般的掌声,唐第一次在演出后露出灿烂而非礼貌式的笑容。
或许,这些底层人民,这些与他同一种族却又没有关系的人,才真正懂得欣赏音乐的真谛。
我们创造美妙的音乐,不就是为了用它激发出人们内心真挚热烈的情感吗?
爵士乐手们上台表演,唐也默契地配合弹起了爵士乐曲目,黑人小伙和姑娘们听着音乐翩翩起舞,将生活的忧愁和时代的不公抛诸脑后。
越弹越兴奋的唐,也以这样的方式,无形中与自己种族的人民达成了和解,并终于卸下了背负多年的精神包袱。
走出小酒馆的唐显得轻松和温柔了许多,以至于我们看到了那个不出意料的温暖结尾。
或许《绿皮书》在剧作上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稍显单薄和模式化,但庆幸两位男主都贡献出了影帝级别的表演。
饰演托尼的美国演员维果·莫腾森是个老戏骨,曾主演过《指环王》系列、《神奇队长》等,商业片与艺术片都能轻松驾驭。
为了扮演好本片中放荡不羁的意大利移民托尼这一角色(原型本身有点胖),维果增肥二十斤,将一头金发染成黑色,并且将下层社会的意大利口音学得惟妙惟肖。
▲托尼的原型与他的妻子
他曾经提名过两次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这次《绿皮书》,有望再次提名。
而另一位男主,我们也不陌生,就是前年就凭借《月光男孩》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的马赫沙拉·阿里。
他饰演的唐·雪莉这一角色,将钢琴家的冷傲孤僻演绎得淋漓尽致。
就在前两天的金球奖上,他凭借此角色拿了最佳男配角,奥斯卡同样有望提名。
《绿皮书》这样的人物设定,相信很多人会想到那部法国喜剧片《触不可及》。
▲《触不可及》(2011)
同样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通过越来越深的接触与交流,逐渐打破隔阂,建立友谊的故事。
而《绿皮书》在涉及到种族题材上,并没有陷入大多数种族电影的流水说教上。
而是以恰当、合适的幽默完成了一个令人又哭又有笑的故事,此时此刻,不得不将它的导演拉出来了。
▲「法雷利兄弟」,左边是《绿皮书》的导演彼得·法雷利,右边是弟弟博比·法雷利
导演彼得·法雷利是喜剧片的好手,他和弟弟博比·法雷利并称「法雷利兄弟」,此前一直都是两人一起拍片。
作品大家肯定都看过,最出名的就是金·凯瑞主演的《阿呆与阿瓜》。
现在回过头看来看,这次彼得·法雷利首度个人担任导演的《绿皮书》(据说弟弟是因为家务事没能加入一起参与),公路喜剧加上兄弟情谊,也多少可以看到《阿呆与阿瓜》的小影子。
而《绿皮书》不同的是,它的喜剧效果全来自于精妙的设计。
比如巡演出发前,托尼与侍人的对立而视,各自都在等着对方帮忙提行李,如此简单的小设计,就有足够的喜剧效果。
再比如,从来不吃炸鸡的唐,与后来的「真香警告」,以及随手将垃圾抛出车外的行为,这种前后对比,同样让人觉得巧妙。
▲真香警告
而最重要的是,它用一个非常有趣的角度展现了黑人和白人的种族问题,在打破刻板印象的同时,也在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上提出了掷地有声的思考:
人与群体是如此地密不可分,而我们人类又是如此地需要身份认同,哪怕只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为了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人类曾经犯下过多少排挤甚至杀戮某类群体的恶行?
从古罗马的奴隶,到二战时期的犹太人,再到六十年代的美国黑人,以及今天的LGBTQ群体,历史在不同的层面上来回重演。
还好,我们一直有像托尼和唐那样勇敢的人。
在这趟旅程的两年之后,1964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著名的《1964民权法案》,内容规定美国境内不得采取种族隔离,也规定对黑人、少数民族与妇女的歧视性作为为非法。
它结束了美国自立国以来长期的黑白种族隔离政策,被认为是人权进步的里程碑。
那一年夏天,来自东北部的上万名白人大学生们自发南下,深入到密西西比州做志愿者,宣传「种族平等」的概念。
他们与黑人兄弟手拉着手,高声唱着民谣,将那个夏天变成了美国种族运动的一段重要历史。
作者 ✎ 唐丢丢
编辑 ✎文刀
文化 电影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