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档案解码:甲午海战为何大清国败了?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德国档案解码:甲午海战为何大清国败了?"分享给大家!
德国伏尔铿造船厂与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齐名,曾是英德两国海军舰只主要建造者之一,中国北洋海军主力舰只几乎全部来自这两家造船厂,尤其是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德国军事历史档案中透露出的一些细节,或许可以间接还原出中国甲午海战败北的真正原因。
19世纪末是世界海军技术发展变革剧烈时期,由风帆战舰到蒸汽战舰、木壳战舰到钢制战舰的演进时期,而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甲午海战则是进入蒸汽战舰时代后第一次大海战。从中日两国的军舰到甲午海战,实际都扮演了技术验证的“实验性”角色。
作为北洋海军主力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即是以当时德国海军最先进的萨克森级铁甲舰为蓝本,同时结合英国当时最新建造的“不屈”号铁甲舰的部分特点改进而来,实际充当了为德国下一代铁甲舰探路的角色。
由德国建造的“济远”号防护巡洋舰,则是德国建造的第一款穹甲巡洋舰。由于德国当时并没有建造穹甲巡洋舰的经验,实际上是仿照英国同类战舰而来,用现代的说法即是“山寨”,因而问题较多。比如说装甲位于水线之下防御能力低下,存煤量不足不适合远洋航行等等,甚至连中国驻德国公使李凤苞都因此被革职。
中国分别向德国、英国订购的经远级、致远级巡洋舰,更是代表了德英两国对于巡洋舰未来发展路径的不同选择。英国因为海外殖民地众多,因而对于航速快但防护性能差一些的穹甲巡洋舰情有独钟。而德国由于海外殖民地不多,并且海军实力较弱,其巡洋舰不可避免要承担海军主力决战的职能,因而选择了强调防护性能的装甲巡洋舰为发展方向,实际上巡洋舰在当时的中国也是如此。当然,后来历史也证明,装甲巡洋舰才是正确的演进方向。
在中国政府或者说李鸿章的计划中,致远级、经远级是作为济远级穹甲巡洋舰的后续计划而存在的,原本计划再向德国订购4艘济远级,但在英国参与下,实际变成了英国与德国的竞标,最终双方都拿出了自己最拿手的方案——穹甲巡洋舰致远级、装甲巡洋舰经远级,分别拿到了两艘订单。主炮则在李鸿章的坚持下,全部使用了德国克虏伯210毫米火炮。致远级也因此成为北洋海军航速最快的军舰,可以媲美同样由阿姆斯特朗公司为日本的建造的浪速、高千穗等对手,仅次于吉野。
作为中国的对手,日本海军军舰则深受法国影响。由于当时法国深受“绿水学派”影响,主张以成本较低的海军武器对抗大舰队,因而日本大力发展巡洋舰以对抗北洋海军的铁甲舰,实际上这也是受限于日本国力,在大规模建造铁甲舰的计划被日本政府否决后的退而求其次。这才有了松岛、严岛、桥立“三景舰”的诞生,并特别为三艘防护巡洋舰加装了超越定远级的320毫米主炮。
在甲午海战中最新式的军舰要数日本的“吉野”号,由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将英国穹甲巡洋舰的速度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以23节的速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快的防护巡洋舰。同时,吉野又继承了同样由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的“千代田”号全部装备大口径速射炮的特点,从而有了为英国验证大口径速射炮与大口径重炮在海战中效能的意味。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以前的海战,从来都是一国开战多国围观的架势,不仅有开军舰到战场围观的,还有直接作为中立国军事观察员登上交战双方军舰围观的。作为蒸汽战舰时代第一次大规模海战甲午海战也不例外,各国也从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经验教训。
甲午海战对各国最大的经验,恐怕要数铁甲舰在舰队决战中的核心地位。日本在战前想尽办法,企图在海战中击沉定远、镇远两铁甲舰,但事实证明一切都是徒劳,因而给日本留下了“不沉的定远”的阴影。以至于海战后日本舰队司令伊东祐亨明知北洋舰队就近撤往旅顺,却带着日本舰队到威海卫寻找北洋舰队,实际上伊东祐亨在没有把握击沉定远、镇远两铁甲舰的情况下,并不想再与北洋舰队进行舰队决战,清政府海战后的保船策略也让伊东祐亨得偿所愿。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相比日本舰队,整体上技术水准是落后许多的,唯一的优势即是镇远、定远两艘铁甲舰及其装备的两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日本海军所有现役军舰都无法挡其一击。
然而,两艘铁甲舰却在海战中遭遇了弹药荒,并且所有北洋海军参战舰只都在海战中遇到了弹药问题,以至于日本军舰如旗舰松岛明明被镇远舰主炮命中却并未沉没,整个黄海海战日本甚至没有一艘军舰被击沉。
从德国档案来看,所谓弹药荒从北洋海军采购军舰开始可能就存在了。据一位德国海军中层军官记述,在北洋海军接收经远、来远两舰后曾前往波罗的海进行海试,当时经远舰主炮备弹只有约50枚,仅相当于德国同类战舰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从购买开始经远、来远两舰的备弹就不足。之所以如此,恐怕是清政府出于节省经费考虑,并寄希望于洋务运动中建设的兵工厂实现炮弹国造。当然,天津机器制造局最终实现国造的不是填满了煤灰就是实心弹,根本炸不了,海战能不失败?
甲午海战后,各国列强充分吸收甲午海战的教训,进入了“大炮巨舰”时代,直至二战日本“大和”号战列舰达到顶峰,让位于航母时代。此前各国军舰普遍设计的舰艏撞角在战后逐渐被取消,其最后的战绩恐怕要算日本联合舰队在日俄战争中的乌龙,甲午海战中未被邓世昌撞沉的吉野舰,在旅顺口外被友舰春日号撞沉,吉野舰自舰长以下300多人死亡。日本在甲午海战中所使用的切角战术也被各国学习使用。
中国海军则从巅峰跌落,战后清政府企图重建海军却已有心无力,直到百年后的20世纪最后几年中国引进俄国现代级驱逐舰后,中国海军才再次拥有了吨位比肩镇远、定远的军舰,走上重振海军之路。
德国 日本 海外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