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死后留一本密训,朱棣看后说:看来老子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朱元璋死后留一本密训,朱棣看后说:看来老子"分享给大家!
朱元璋是一个草根出身的帝王,从小家里穷,没读书,但他擅长军事,擅长打仗,加上时运不错,结果一不小心当了皇帝。
当了皇帝后朱元璋知道,江山要想守住,靠以前那一套军营中的规矩自然不行,必须要用另一套律法来维持大明帝国正常运转,所以他就着手准备《大明律》。
光有《大明律》还是不够,朱元璋也听过前朝的历史故事,知道历史上王朝的覆灭大都因为皇室后代不争气,他们不仅不学习,还搞内斗,加上外戚专权,就将国家玩完了。
所以朱元璋又弄出一本《皇明祖训》给皇室所有的子弟学习,也用来给后世子孙立规矩。但凡大明皇室中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此书中的规矩,不得有丝毫违背。
朱元璋没想到,这本书却为朱棣造反提供了借口。
《皇室组训》是在洪武二年进行准备的,当时朱元璋下令全国精通法律的人都可以报名,然后经过层层选拔,选出编写团队,前前后后用了四年的时间才得以成书。
这本书草拟是由编写团队完成,而后交给朱元璋审核并修改,正式成书后朱元璋又命礼部出版许多本书,将书发放到每个成员手中,当时这本书叫《祖训录》,这是最开始的名字。
《祖训录》是“家法”也是戒尺,皇室子孙可以说人人畏惧此书,至少在朱元璋一朝,其皇室子孙都畏畏缩缩,不敢放开手脚做事,因为他们怕朱元璋。
可朱元璋为了这本书可谓殚精竭虑,他将每一方面都考虑到了,包括如何“持守”,如何“节俭”,他不允许皇室成员有任何浪费的现象,而且皇太子一旦犯错,惩罚更为严厉。
更严格的是,他为了防止后妃干政,不让后妃群见臣子,总之他将能想到的都写在里面,皇宫里所有人都叫苦不迭。
对于正在长身体的皇子而言,以前可以吃的饭菜,现在都不能吃了,他们十分沮丧。
朱元璋晚年更是做了一件决绝的事,他将自己二十多个皇子都发配出京,到封地上担任藩王,一来不能与太子争夺龙椅,二来替未来的天子镇守住各大重镇。其中他对燕王朱棣尤为“青睐”,直接把他发送到北京“守城门”。
任谁都知道京城是蒙古人青睐的地方,动不动来骚扰,而燕王表面看封号风光,手握重兵,实际就是给未来的天子当肉盾,跟蒙古人对抗,他的死活就跟朱元璋无关了。
朱元璋没想到朱标突然病死,这让他痛哭流涕,因为他好不容易培养出的接班人竟然还没活过他,没办法,他只能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成下一任皇帝,又大力培养朱允炆。
朱元璋以为朱允炆只是善良心软,有仁慈之心没关系,起码还可以做“仁君”,但没想到朱允炆又傻又笨,城府没有而且还要强出头,刚上位就要做出“政绩”,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
虽然一开始没动燕王,先拔掉弱小的周王,但燕王知道朱允炆最大的目标就是他,他焉能坐着等死?
燕王心想:开玩笑,老子不想当皇帝就不错了,这就是顾念叔侄亲情,你还不给活路?
如果朱允炆老实听朱元璋的话,遵守《皇明祖训》的话,坐稳江山不成问题,但他根本不管书上怎么叮嘱,反正朱元璋死了,也干涉不到他了。
一番思索下,朱允炆掀起了一场削藩运动。
朱棣是想造反,但造反必须有理,出兵得找个借口,才能说服天下读书人,否则他们在书里乱写乱画,说朱棣是篡位的小人那怎么办?
出兵最好的借口是“清君侧”,但是这个借口太老套,得再找个借口。于是燕王将目光挪到《皇明祖训》上,他不断翻阅,终于找到一个出兵的借口——
“如朝中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燕王想,祖训都说了,亲王可以出兵平之,所以燕王出兵这不算谋反,这是尽忠。
朱棣又找到一句话:“后世子孙不能变更祖宗之法”。
这么说皇帝也有错?他变更了祖宗之法,就是“逆子”,他不配做皇帝,祖宗不要他了。
于是朱棣迅速起兵造反,打仗朱棣驾轻就熟,几次大战消灭了朝廷主力军,建文四年攻下应天府,最终夺取帝位,而建文帝在一把大火中不知去向。
朱元璋聪明一世,却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他栽在自己过于缜密的心思上,栽在自己的城府上。
朱元璋 皇帝 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