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一本书像它那么古老,没它就出不了周

导读: 南怀瑾说:我始终怀疑《周易》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 《易经》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世上没有一本书像它那么古老,没它就出不了周"分享给大家!

世上有两种人:读过《周易》的和没读过《周易》的。

而读《周易》的人又分两种:读懂和没读懂的。

小编推荐的这部《周易》,原汁原味,再现流传三千年多年的古典哲学著作。

1

《周易》到底讲了什么?

很多人会说,《周易》不就是本算卦的书吗?

对。 但不全对。

《周易》即《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记录了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每个卦象都由六组“阴”“阳”符号组成,用于表示天地万物的一种变化,并给人应对这个变化提供行动指南。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译义: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完成和显现。

――《周易 系辞上》

古人常常通过分蓍草、抛铜钱等方式得出卦象,再按照卦象提示趋吉避凶。

在资讯不发达的古代,《周易》相当于“度娘”,家家户户都备上一本以便随时解决疑惑。过去全球《周易》的发行量丝毫不逊于《圣经》。

2

韦编三绝,出尽风流人物

一部《周易》海纳三千年智慧,没它就出不了周文王、姜太公、孔子、孟子、诸葛亮、刘伯温、王阳明、毛泽东......

孔子晚年喜读《周易》,以致韦编三绝。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曾熟读过它,直到晚年,依旧很爱读。

3

中国最高的智慧体现

《周易》是中国古老的文献之一,被尊为“儒门圣典”、“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非但不是封建迷信的产物,反而是中华智慧之源。

《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

六十四卦中阴阳理论赋予了历代中国人“一分为二看问题”的二元辩证法,而且它直接影响后世的《黄帝内经》《道德经》《鬼谷子》《孙子兵法》等著作。诸子百家学说,无不以《周易》为宗。

《周易》就像我们所处在的整个世界的源代码。六十四卦里的“阴”和“阳”就好比计算机里的“0”和“1”,经过不断地排列组合然后构成了大千世界的运行规则。

《易经》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医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对西方的影响更多的是数学的启发。

西方的近代计算机的二进制、基本粒子的研究,黑洞等,都是基于中国这种传统数理文化所形成的启发。

读懂周易,掌握变化之理,洞察变化之机,运用适变之法,你也可以天机神断,人生从此无大过。

4

读《周易》,人生无难事

《周易》讲的是知变与适变,象、数、理、占,是指导我们的生活的工具和方法。

理,是探讨宇宙人生之能变、所变与不变的原理。

象,是从现实世界万事万物中,寻求变化的原则。

数:是由现象世界中形而下的数理,推演变化的过程。

《周易》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涉及到我们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不同人读《周易》有不同的领悟:

君子悟修身之道:天之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官家悟治世之道:君为山,民为泽,损泽而显山,微莫大焉。

商贾悟经营之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读《周易》,连给孩子、企业起名都不用发愁。拿起书顺便一翻,都能找气度非凡、寓意吉祥的好名字。

唐代“茶圣”陆羽,字鸿渐,出自《周易》“渐”卦的“鸿渐于陆”;毛泽东,字润之,出自《周易·系辞》“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蒋介石,名字出自“豫”卦:“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军事家读它,是为了胸藏百万雄兵;外交家读它,是为了练就铁齿铜牙;君子读它,是为了安身处世,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5

文白对照,快速读懂“天书”

《周易》是上古典籍,用词古奥,句意艰深,给初学者造成极高的门槛。

这套《周易》聘请专家组织编写,配有题解、注释、译文、解析、原文,文白对照,通俗易懂。

采用工艺复杂的手工古式线装书,工艺精美,典雅大方,便于阅读、珍藏。机制宣纸采用特殊的防腐技术,防蛀、防霉,能久存于世。

世界没有一本书像《周易》那么古老,这么影响深远。它是。

它与《道德经》《论语》,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三条经线,共同成为华夏文化的灵魂,其他文化从此三者衍生而来。

“杂书万卷,不如经书一部”,读1000本杂七杂八的书都不如读一本《易经》。

每天睡前读上一两卦,一个月就能大致把《周易》看懂。当别人还在被江湖术士蒙蔽,你已快人一步参透“天机”。

华夏智慧之源

世界智慧之书

《周易全集》

小编推荐更优惠!

怎么买!买!买!

小编提醒:

购买方式: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填写姓名、电话、收货地址即可下单,这边会尽快发货,货到付款。

↓↓↓

科学 孔子 文化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