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女人要承受的痛苦_女人承受生育的痛苦,男人承受谋生的痛苦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怀孕女人要承受的痛苦_女人承受生育的痛苦,男人承受谋生的痛苦"分享给大家!
《圣经·创世记》三章16-18节:“又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女人承受生育的痛苦,男人承受谋生的痛苦。这仿佛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如今,在中国,女人承受生育的痛苦,也承受谋生的痛苦。在有着“男主外,女主内”传统的中国,妇女同志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大范围走出家庭,踏入职场的呢?
1955年12月,毛泽东为“妇女走上劳动战线”一文做的按语道:“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动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生产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在生产中,必须实现男女同工同酬。真正的男女平等,只有在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才能实现。”
可见,中国妇女走入职场是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之时,也就是解放后。初衷本是为了解放妇女,争取男女平等。
时隔日久,现在的人们早已忘记了争取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不易。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很多女性开始期待回归家庭。这又是为什么呢?
拿我自己为例:家有一女,现年10岁。在过去的10年里,我一直是夜班工作。所以我可以接送和辅导孩子。加上爱人工作时间还算自由,又有老人帮衬,并没有觉得很吃力。
但是今年年初,我工作时间变动,变成了早晨9点上班,晚上5点半下班。问题出现了,上小学的孩子放学时间是3点20分,我到家是6点30分,中间的3个小时怎么办呢?
大多数家庭是通过请老人接送孩子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小学放学的时候,校门口最常见的景象就是一大群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背着小书包,领着小孩子们,穿过马路回家或者再去补课班。
可是没有人问过老人们,他们是否愿意承担这个重任。本应该闲散恬淡的老年生活,变成了吵吵嚷嚷抚养孩子的辛苦日子。出外旅游、锻炼身体都要让位给抚养孙辈。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隔代抚养对性格和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好事。仅仅吃三个月的母乳无论对孩子还是母亲来说都是残忍的。三岁之前的孩子需要母亲全身心的陪伴。
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在单位忙了一天,回到家里吃过晚饭,能坐在桌子旁边看看孩子的作业,大概总要七八点钟了吧?想想这样的人生,真让人崩溃。对老人无精力尽孝,对孩子无精力培养,对伴侣无精力陪伴怀孕女人要承受的痛苦_女人承受生育的痛苦,男人承受谋生的痛苦,对家务无精力整理……自己又要面对工作里的各种压力和繁杂的事务。
从男人的角度来说,隔代抚养使人面对巨大的亲情亏欠,要面对三代人共处衍生出的很多代际冲突。而女人的劳累和压力也会以伴侣为发泄口。同时他们也不得不付出更多的精力在家庭事务上。
所以现在我好羡慕那些可以在家里做全职妈妈,把家庭和孩子都照顾得很好的女人。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女性的地位,真的是要靠出门赚钱打拼,有了经济独立,才能保证被丈夫和孩子尊重?
听说,日本和韩国的女人也是要上大学的,但是她们上大学是为了更好的教育子女,一旦走入婚姻怀孕女人要承受的痛苦,那么大多数的日本女人和韩国女人会回归家庭,做全职主妇。所以,日本儿童中午会有妈妈精心给制作的便当盒,日本男人工作一天回到家会有妻子低头递上的拖鞋。
记得在长春推广日本铃木音乐教学法的孙赟说,她不太理解:为什么在孩子学习小提琴的初期,需要妈妈陪同一起学习,有那么多妈妈做不到?我当时跟她解释说:因为在中国,很多妈妈是职业女性,她们要兼顾工作与家庭,能够放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和精力显然不如日本妈妈。
男女分工不同,才能保证家庭的良性运作和生活的有质有量。女性在家庭中的付出,是否应该有一个立法方面的保证?比如像德国人那样的,一旦离婚,如女方不再婚,则前夫终生付给赡养费。《新婚姻法》对女性权益保障方面做得并不好,催生了很多女性独身主义者,对本来就面对性别比失衡和人口老龄化双重困境的中国,这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社会分配制度也是一个问题。大多数中国女性出门工作的原因是经济问题——如果爱人可以赚够养家钱,不出去工作也是可以的。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男人可以一个人赚够一个家庭的花销。那么如何从政策角度扶持单人就业家庭?可不可以对单人就业家庭的收入减免一些个人所得税?对全职在家抚育孩子的女性(或男性),是不是可以给予一些补贴?在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方面可以不可以给全职妈妈一些政策扶持?
也许女性回归家庭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女性愿意出去打拼以实现自我价值。我想,一个最理想的社会就是:尊重每一种基于个人意志的自由选择,并使做每一种选择的人都有更理想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