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南宁城隍庙在原址上重建 赶紧一起去拍照打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看点|南宁城隍庙在原址上重建 赶紧一起去拍照打"分享给大家!
城者,邑之城墙也;隍者,邑之城壕也。城司卫,隍司济,二者皆有功于民,故民崇拜而敬之,庙而祀之,谓之城隍老爷。城隍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而经道教演衍的城池保护神,自宋代开始,朝廷逐渐将各地护国佑民的忠烈之士封为城隍之神,但凡有城池者,均有城隍庙。
在焕然一新的南宁三街两巷内,便有一座原址重建的南宁城隍庙,与之相隔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邕州知州苏缄殉难处。通过对三街两巷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和展示,英雄的爱国情怀得以延续,历史得以铭记。
▶庄严的城隍庙前门
历史记载 军民齐心抵御外敌
据《宋史·苏缄传》记载,北宋时期,北边辽国、西夏国对中原虎视眈眈,宋朝边防也因此重北轻南,仅留2800士卒驻守邕州城,不想却让位于南边的交趾有了可乘之机。宋煕宁八年(1075年),交趾太尉李常杰率军10余万,水陆并进,直逼邕州。
面对压境的十万重兵,时任邕州知州的苏缄虽知敌我悬殊,但毫无动摇抗敌守土之决心,召集城内僚史和民间有才之士,交代以守城方略,并划分防卫地段,指派军队分区防守。面对即将燃起的战火,城中百姓出现惊慌失措,四处逃难的状况。为稳定人心,苏缄将官府和自己财物全部拿出来,号召全城军民坚守城池,等待救援。
邕州受交趾围困后,苏缄日夜走访慰劳士兵,带领邕州士兵百姓同心抗敌守城,多次打退强寇进攻。然而孤城抗敌,终究势单力薄,加上交趾军使出“囊土傅城”之计——用袋子装土堆在城墙外边,当土袋子堆得高达数丈时,交趾军再踏着土堆攀登而上。
宋煕宁九年(1076年)正月二十一日,在坚守42天后,终因外援不至,粮尽泉涸,邕城陷落。苏缄誓死不降,大呼“吾义不死贼手”,率全家36口人纵入火中,以身殉国。城中百姓被苏缄慷慨赴义的壮举所感动,直至交趾军屠城,无一人投降叛变。
多次修缮 在原址上重建城隍庙
苏缄壮烈殉国后,宋神宗追赠苏缄为“奉国军节度使”,谥“忠勇”。邕州城重建时,邕州人民在苏缄及其家人殉难处建祠祭祀,名“苏忠勇祠”。至南宋时期,苏忠勇祠逐渐转变为供奉地方保护神的城隍庙,苏缄则被奉为邕州城隍。
邕州知州苏缄殉难遗址
随着岁月的流逝,历经风雨侵蚀的南宁城隍庙渐渐失去原本的光华,在明嘉靖十七年版《南宁府志》、清宣统元年版《南宁府志》等史料中均有关于南宁城隍庙重修或维护的记载。至1951年,破败不堪的南宁城隍庙因改建红星剧场被拆除,仅存部分护墙。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特别是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古遗址更要做好保护工作。”南宁孔庙管理所所长李文对于三街两巷十分熟悉,因为自上世纪80年代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以来,李文和同事们曾多次踏上这里的青石板路,搜集整理历史信息,并将重要的文化遗产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2019年,南宁市启动“三街两巷” 历史街区改造项目,确定原址重建南宁城隍庙。经前期实地勘察现场,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文物科对南宁城隍庙重建片区内进行了文物考古调查,并组织召开了多次专家评审会,以确定南宁城隍庙的设计方案、建筑形制、三雕两塑等工艺细部题材等。
陈列展览 具有丰富文化内涵
如今,重建后的南宁城隍庙占地面积3605.26平方米,建筑面积1079.41平方米。庙堂坐北朝南,中轴对称,进深三进,由山门、城隍殿、寝殿、东西庑房、东西配房组成。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饰以木雕、石雕、砖雕、灰塑、壁画等。殿堂宏敞,像设以制,楼阁崔巍,轮焉奂焉。
城隍庙里的城隍殿前院
作为文物保护专家,李文全程参与了南宁城隍庙的重建工作。李文介绍说,城隍庙按等级分为都城隍、府城隍、州城隍和县城隍,目前的南宁城隍庙是以府城隍庙的级别,并按照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原址重建。
城隍庙内的陈列展览更是别具匠心,现陈列布展面积1080平方米,分为城隍庙基本陈列和苏缄爱国主义事迹展两个部分。基本陈列严格按照城隍庙规制,对山门、厢房、城隍殿和寝殿进行陈列,苏缄爱国主义事迹展则突出展现了苏缄的生平事迹、忠勇精神、爱国情怀及家风家训。
“南宁城隍庙的重建,寄托了人们对古代护城英雄的缅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在李文看来,重建南宁城隍庙的最大意义在于以城隍庙这一具有历史内涵的建筑为载体,以弘扬苏缄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脉络,将苏缄的民族主义气节、爱国主义情怀与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正能量。
(注:文中相关史料综合参考自南宁城隍庙内碑文、《宋史·苏缄传》,以及由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和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共同编撰的《老南宁记忆》一书。)
来源|南宁晚报
记者| 陈蕾/文 赖有光/图
文物 英雄 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