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祭侄文稿》不能去日本?看过这段悲壮

导读: 这对父子,就是颜真卿的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和侄儿颜季明。 叛军劝颜杲卿投降,颜杲卿不仅不为所动,还大义凛然的怒斥敌人,于是叛军捉拿了他的儿子颜季明,然后告诉颜杲卿如果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为什么《祭侄文稿》不能去日本?看过这段悲壮"分享给大家!

作者:我方团队竹映月江

台北故宫博物院将颜真卿《祭侄文稿》“无偿出借”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的消息,已经引起了举国的愤怒。

当然,也有好些“文艺爱好者”,认为这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国宝送展日本怎么了?干嘛这么小题大做。人家日本博物馆的中国国宝多了去了,怎么就不能展你的《祭侄文稿》?

那么今天就来说说,把《祭侄文稿》送日本展览这事儿,台北故宫博物院究竟混蛋在哪?

且不论日本多如牛毛的损坏丢失文物的前科,更不论这件公认“天下第二行书”运送展出过程中的毁坏风险,甚至可以不论,日本方面此次对待这件国宝,近乎荒唐的保护措施,荒唐到允许冲国宝拍照的可耻行为。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件事的意义,本身就超过了文物价值。

只要看看《祭侄文稿》背后的这段壮烈历史,就可知这件国宝,对于中华民族意味着什么。

一、死守孤城

《祭侄文稿》的故事,要从唐代一场浩劫说起: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笳鼓动,渔阳弄,天下烽火连天,九州生灵涂炭。叛军一路席卷而下,先取洛阳,再逼长安,声势惊人。

唐明皇李隆基吓得避祸西蜀,唐军守将也大多兵无战力,将无战心,眼见这偌大一个盛唐,就要毁在叛军手中了。

然而,此时却有一对父子,死守着一座小城。虽然他们粮草有限,兵力也远不如叛军,但却上下一心,并力抗敌,打退了叛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这对父子,就是颜真卿的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和侄儿颜季明。

颜氏父子虽拼死抗敌,无奈寡不敌众。公元756年,叛军史思明部大军压境,围攻常山,常山郡告急。

叛军劝颜杲卿投降,颜杲卿不仅不为所动,还大义凛然的怒斥敌人,于是叛军捉拿了他的儿子颜季明,然后告诉颜杲卿如果不投降就杀他的儿子。

颜杲卿慈爱的看了儿子一眼,然后对着叛军怒目而视,一言不发。残忍的叛军杀害了颜季明,可怜颜季明大好年华,前途似锦,却惨死在叛军刀下,死后连个全尸都没留下。

之后,叛军开始疯狂的攻城,颜杲卿一边竭力守城,一边派出部将去向附近的守将王承业求救。

部将拼死突出重围,浑身浴血的来到王承业处,请求王承业相救常山。哪知王承业贪生怕死,竟不肯出兵相救。

颜杲卿苦守常山六天六夜,城里的粮食都吃光了,井水都喝光了,所有可以用来对付敌人的工具全部用尽了,就连石头都砸光了,却迟迟等不到救兵。最终,常山城破,颜杲卿兵败被擒。

二、宁死不降

颜杲卿被送到了安禄山面前,安禄山劝他投降,否则就杀了他。

生死之际,颜杲卿气节凛然,指着安禄山大骂道:“我家世代是大唐的臣子,永守信义。你不过就是个牧羊的羯族奴隶,蒙受天恩竟然还敢反叛。”

安禄山恼羞成怒,命人将颜杲卿肢解,再把他的肉一块一块割下来煮汤吃。颜杲卿毫无惧色,一直怒骂敌人。安禄山更加生气,他一边命人将颜杲卿的舌头拔断,一边冷笑着说:“看你还怎么骂人!”

最终,颜杲卿在含混不清的骂声中去世,为国死节。由于颜杲卿怒斥强敌,大义凛然,又做过常山太守,因此留下个“常山舌”的美名。

颜杲卿死后,颜氏一门三十余口全部被叛军杀害,可谓是满门忠烈。

三、血泪铸文

公元758年,唐军收复失地,颜真卿来到常山郡,他派出了无数的人,发誓就算把河北翻个底朝天也要找到堂兄一家的遗骨。

可惜时隔多年,遗骨早已散落四方。颜真卿费尽周折,最终只找到侄儿颜季明的头骨。

面对着至亲遗骸,颜真卿悲痛莫名。他展开一张大纸,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为死难的侄儿写了一篇祭文,这就是《祭侄文稿》。

开始起笔写“维乾元元年”的时候,颜真卿还能强忍悲痛,等写到“宗庙瑚琏,阶庭兰玉”的时候,颜真卿回忆起侄儿幼年的聪颖可爱,悲痛之情已难以抑制。再等写到“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时,满腔的悲痛喷薄而出,字体已顾不得字形,混杂着一代书法名家的血泪,充满了刻骨的怒气和深深的死气。

《祭侄文稿》因此有了生命。在一个繁盛的大唐急转而衰之际,它是时代的见证者,是盛唐留给后世的遗迹,是无人再能写出的精彩。

自《祭侄文稿》面世一来,一直为历代名家所珍藏。俗话说“纸寿千年”,可正是历代先贤小心翼翼的保存,才让1261年后的我们,还能一睹大唐的风华。

这就是《祭侄文稿》的故事,它的意义,不止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不止是1261年的文物价值,更如《祭侄文稿》上那枚写有“子孙保之”的印章一般,见证着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忠勇气节。

这样意义的国宝,却被台北故宫博物院大手一挥,作为讨好日本的筹码,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日本,这是什么?

人民日报的一句评论,精确点中了做此决定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可耻之处:“这是把天底下第一等象征气节的珍贵文物,用来做天底下最没气节的献媚之举。”

不知《祭侄文稿》在日本展出之际,围观的游客是否会想起当年那颗几经辗转艰难寻回的头骨,那是先贤舍生取义的教诲,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气节!

参考资料:《旧唐书》

颜真卿 文物 日本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