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信任李鸿章,为何郜永宽等八人还去赴宴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既然不信任李鸿章,为何郜永宽等八人还去赴宴"分享给大家!
1863年12月,太平天国苏州守将郜永宽、王安均、周文嘉、伍贵文、张大洲、汪有为、范起发、汪怀武等八人兴高采烈地拿着慕王谭绍光之头颅去李鸿章大营邀功请赏,希望李鸿章能够兑现之前的诺言,保举他们为总兵、副将等类似于今天战区司令之武职。对此,李鸿章表面上答应下来,要求郜永宽等过几日前来赴宴,而后现场授予官职,以示隆重。很遗憾,八大王饭还没吃一口,酒还没喝一杯,官服是啥样的也没见着,八颗人头就落地了。八人死后,李鸿章下令原太平军降将,时为淮军第一猛将程学启向已经放下武器的苏州太平军开火,杀死几万人,此为“苏州杀降”事件,一时舆论哗然。
对于“苏州杀降”之原因,经过,历来争论颇多,显得扑朔迷离。有些说是因为郜永宽等八人要求太高,李鸿章没法兑现承诺,所以杀人灭口;有些则说是因为李鸿章背信弃义,骨子里面就仇恨太平军,压根就不想招降他们,之所以采取招降方式,都是因为戈登提议,自己不好意思拒绝。不过,笔者并不想深究杀降之原因,而是要和大伙探讨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即是,郜永宽等八人压根就不信任李鸿章,为何还要去赴宴呢?郜永宽等八人轻易被干掉,难道他们就没防备吗?
仔细研究“苏州杀降”事件之前后,我们不难不发现,郜永宽等人对李鸿章基本没啥信任,甚至可以说是怀疑此次“招降”之诚意。首先,郜永宽等人在和程学启谈判时,要求时任“常胜军”首领戈登做担保。戈登是英国人,还是一个职业军人,由他来做“担保人”,本身就说明郜永宽等对李鸿章不信任,不相信他会履行诺言。其次,郜永宽等人献上谭绍光头颅和苏州城后,依然控制苏州四大城门,几万太平军并未“剃发”,所设置的街垒、要塞、路障等防御工事也没有撤除。郜永宽等人如此布局,自然是为了防止李鸿章“反悔”,为自己留条后路。
既然都不信任李鸿章,为何他们还要去赴宴,去试一试这“饭局”是否就是鸿门宴?既然已经去赴宴,为何不带着卫队,为何没有防备?一起看看。
之前投降的太平军高级将领,待遇优厚,这给郜永宽等人一丝希望
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作为建国理论依据,认为全天下都是上帝的子民,都是兄弟姐妹,一律不平等;清朝政府、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等则是人间妖魔,应该给予消灭。按理来说,以上帝子民自居的太平军将领应该仇视清军才是,选择向“妖魔鬼怪”投降,那简直是不可思议。但是,投降清王朝(拜上帝教眼里的妖魔)的太平军高级将领大有人在,如韦俊、李昭寿、程学启、薛之元、苗沛霖、钱桂仁、骆国忠,等等。这些人投降后,不但没被杀,还得到高官厚职。例如,程学启,投降后奋勇杀敌,献计攻破安庆,后来成为淮军第一猛将,李鸿章刚到上海时,行军打仗靠的就是程学启。既然程学启可以受到重用,那自己未尝不可,郜永宽等人自然会这么想。可以说,郜永宽等八人对清朝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他们想尝试一下。
郜永宽并未将苏州全部让出,留有一手,认为李鸿章不敢乱来
韦俊、程学启无疑是幸运的,至少他们躲过了清朝的屠刀。不过,并不是每一位投降的太平军高级将领都有这么好的运气,有些依然会被杀害,而且还是被凌迟处死,十分残忍。1863年6月,石达开去四川总督骆秉章大营“请降”,结果不但自己挨凌迟,手下几千人还丧命。对此,郜永宽等人自然知道。为此,他们选择“投降”时并未完全“投降”,而是留有一手,增加谈判之筹码。当时,他们只是将苏州城的三分之一让出,城内可战之太平军几万精锐还未解除武装,他们不但兵马超过淮军,还控制着四大城门。在郜永宽等人看来,李鸿章若是敢耍什么花样,那就鱼死网破,血战到底,让其得不偿失。
英国人戈登做担保,郜永宽等人认为李鸿章害怕洋人,于是放松警惕
在“投降谈判”时,郜永宽等八人已料想李鸿章会食言,不会履行承诺,自己的下场可能跟石达开一样。对于他们的疑虑,英国人戈登看得很清楚,于是决定为这八人做担保,承诺保障他们人身安全和高官厚禄,以及几万将士顺利收编不会被屠杀。有了戈登做“担保人”,郜永宽等人心里的大石头就落下了。道理很简单,李鸿章等清朝官员可以藐视起义军,但对洋人还是十分畏惧的,他们不敢公开得罪洋人,否则下场会很惨。为此,他们放松警惕,高高兴兴地区赴宴。很遗憾,李鸿章找借口(苏州降兵暴乱,让戈登出城镇压)支开了戈登,并将宴会延期到晚上,郜永宽等人灾难来临。
综上所述,郜永宽等八位降将之所以敢去赴宴,就在于他们有底气,苏州城基本还是由自己控制,英国人戈登又愿意做担保,可谓是万无一失。可惜,李鸿章压根就不理会这些,该杀还是杀。更悲催的是,八降将死后,苏州守兵顿时群龙无首,不但不能为他们报仇,反而惨遭屠杀;戈登则象征性地痛责李鸿章,而后便拿着李鸿章的钱,该干嘛就干嘛。这就是叛徒的下场
英国 清朝 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