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安陵容”来到上海滩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当“安陵容”来到上海滩"分享给大家!
记者 师文静
近日,借由西方万圣节,上海的年轻人打造了一场像“百变大咖秀”一般的cosplay海洋,让这个西洋节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本土化。
从上海万圣节狂欢的大众反应来看,不少观点支持西方洋节的本土化改造,也认为“只要不影响公序良俗,年轻人释放一下自我也挺好”。更有评论认为,大家对过洋节不必过于敏感,对年轻人宣泄生活压力的狂欢方式,多点包容,少点指责和说教。
而这其中,最有趣也最令人想探讨的,是年轻人都在关注什么流行文化,借由这些流行文化索取或宣泄怎样的情绪,表达怎样的价值观?
西方万圣节本来的习俗是大家穿女巫、吸血鬼和骷髅等鬼怪的衣服,以恐怖的样子吓走鬼魂,保佑平安健康,小孩们则可以提着自制的南瓜灯入户索要糖果,嘴里还会喊着“不给糖,就捣蛋”。现在的万圣节文化“入侵”各个国家,在每个国家都会与当地文化兼容并蓄存在,早已失去恐怖色彩,而成为了狂欢式、戏谑式娱乐节日。
刚过去的上海万圣节cosplay狂欢中,大家看到了年轻人灵动、鲜活的多元化表达,他们凭借着对本土流行文化的巧妙运用和发挥,完成了对万圣节这个洋节的本土化改造,赢得了不少关注乃至叫好声。
这场大型cosplay狂欢中,有太多的本土流行文化元素被大家关注,比如,乘船出游的安陵容、跳惊鸿舞的甄嬛、全套装备的哪吒、跳热舞的蔡依林、酷拽的宋焰、《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和神仙妖魔鬼怪、《武林外传》中的燕小六、《情深深雨濛濛》中的如萍和杜飞、《百变大咖秀》中明星模仿秀的集体cosplay、各个仿版周杰伦、模仿那英的“这英”以及直播中的向太、黑牙的丁真、“哪里贵了”的李佳琦等。
这其中,《甄嬛传》中的名角色、模仿那英的“这英”等出镜率非常高。
年轻人偏爱这些人物、角色,这些流行文化元素能成为娱乐性很高的“玩梗”对象,其实也蕴含着年轻人的态度和社会情绪表达。在这场狂欢中,年轻人借由流行文化展开的自我态度表达,是对西方文化的消解,同时也是年轻人自我内在意识、自我诉求的一种外化和宣泄。
以人人热爱的《甄嬛传》为例,这部剧播出十多年,依旧是流行文化“玩梗热”的首选,说明这个作品奇迹般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一部快销性质的宫斗剧怎么就被年轻观众放不下?“甄学家”到底在《甄嬛传》里看什么?
当代年轻人看的其实是《甄嬛传》中每个角色在“吃人不眨眼”的宫廷生活中闪转腾挪的生存逻辑。
剧中女主角甄嬛从一个少女成长逆袭为大女主之路,让这个角色很具有现代性。但其成长过程、爱情历程崎岖复杂,有对权力者的真心付出,有对复杂盟友关系的成熟应对,有绊敌上位的心机计谋,有“终究是错付了”的替身侮辱,以及狠辣的反叛式复仇等,人物身上有“爽点”,也有“虐点”,更多的是观众感兴趣的“活下去,站起来”的生存法则。
甄嬛能不断地被解读、被热爱,这固然说得通,可为何大家更喜欢安陵容?甄嬛是“大女主”,而安陵容则可能折射着普通的你我他。
安陵容是后宫里嫔妃之中出身最“低贱”的人,她内在心理中有太多东亚家庭教育下的女孩与生俱来的枷锁和负担。比如,她费尽心思入宫,必须努力活成自身家庭的顶梁柱,进入社会生活后却发现自己不过是社会上最底层“拿抹布”的人,人人皆可践踏,却只能默默吞下所有委屈和寂寞。安陵容在后宫生活中多次救自己的父亲,成为被敲骨吸髓的女儿。此外,安陵容那扭曲、痛苦的心态,也映射着底层普通女孩的心理,她对自我的否定、她的“不配得感”、无法接纳自己的苦痛等,让观众品出了太多自己的人生。
魔童哪吒、《情深深雨濛濛》中的如萍和杜飞、模仿那英的“这英”“哪里贵了”的李佳琦……年轻人模仿的是流行文化元素,但表达的是多元丰富的观点,是对时代与社会的看法,这里面有年轻人反传统的叛逆、婚恋观,对真性情的追捧,对傲慢的批评等。
用网友的话说,“看似一个个披上了伪装,实际是真正做了一回自己”,通过看似疯狂、戏谑的方式,说出了真正想说的话。放出身体里压抑的安陵容,模仿一下会怼人的那英,调侃一下看不惯的名人,年轻人需要的就是一个单纯能狂欢起来、放飞的氛围。
把戏曲和说唱RAP融合在一起的是年轻人,把越剧玩出“嗑CP”大餐的是年轻人,玩活了一批又一批网络流行语的也是年轻人,把古筝在国外街头弹火的也是年轻人……年轻人在网络上掀起一波波“佛系生活”、锦鲤热、鬼畜文化、土味文化以及国风文化等多元亚文化流行热潮,也正是有了这些多元表达,枯燥的生活变得更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