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张译不爱狂飙(像张译这样的演员谁用谁爽一直用一直爽)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谁说张译不爱狂飙(像张译这样的演员谁用谁爽一直用一直爽)"分享给大家!
最近,《狂飙》已经火成社交硬通货,成为名副其实的开年大爆款,大结局后还能频频登上热搜榜,但作为主演的张译却惹来争议。
因为他没怎么发微博宣传《狂飙》,唯一的一条,还在大结局之后删了。
有人就断定,这其中必有隐情。
甚至还有人说——
“张译一定是不爱《狂飙》,一定是他不够敬业。”
有没有隐情不知道,但直接凭借发不发微博就去评判一个演员是不是爱他的作品,甚至上升到是否敬业的高度,对演员来说,确实有点不公平。
01
看一个演员敬不敬业,最重要的是先看他是否对自己的角色负责。
安欣这个角色不好演,片中对他个人的故事交代不多,而且作为一个“完美的”正面角色,他在道德上没有瑕疵,连缺点都是正面的,导演徐纪周说,他就像是一个“殉道者”。
徐纪周在一次采访中说过,第一次见张译,他带了“跟剧本一样厚的一堆问题”,里面包括,人物某个行为的动机,节奏,行动的理由和抓手……
除了要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官方发布的“张译特辑”和幕后花絮中,我们还发现,张译是被盖章认证的——
剧组热心张先生。
一个人干了几个人的活儿,也难怪有人说,像张译这样的演员,谁用谁爽,一直用一直爽。
不信?来看。
在片场,他会根据剧情“现挂”,比如经典“警戒线”镜头,就是张译想出来的,剧本只写了安欣拉警戒线,让高启强别过来。
张译想出了最终呈现的这版用警戒线逼退高启强的演法,把形式感和情绪都直接拉满。
不光设计镜头,张译还帮忙设计道具,警队演习的那场戏,代表歹徒中枪下线的粉色炸点就是张译设计的,安全高效省时省力,道具组老师大呼:译哥整个把我的饭碗抢走了。
不光是这些,他还给一些没有那么多经验的对手演员讲戏,比如小时候的高晓晨第一次出现,为了让人物行为合理化,张译现场帮助小演员“建立人物”。
拍摄间隙,他还会帮对手演员整理服装、捋词,帮道具老师整理道具……“剧组热心张先生”名副其实。
在关于他的负面传言出来后,有很多剧组里的演员出来为他说话。
饰演张彪的赵梓冲,在微博中说,是张译帮助他塑造了这个角色,给了张彪血肉和灵魂;
张彪同组的“大刘”,发了一条关于狂飙的长微博。
原来,原本他一句词儿都没有,是张译给了他一句词儿,而大家所看到的老李,英子,小五,大刘,原本都是剧本里没有的,是张译把他们带入了京海刑侦支队。
后面办公室争案子那场戏,是他们的重头戏,结束之后,张译提议大家给自己鼓鼓掌,并对他们说:恭喜你们,你们现在可以说自己是演员了。
张译说过,自己入行的时候,赶上了一个有老规矩、老传统的阶段,那时候的前辈们,有“传帮带”的传统,每天拍戏收工,意味着另一个工作的开始,桌子摆好,餐盒摆好,一边吃饭一边聊第二天的戏,年轻演员们都坐在旁边。
如今,张译正在把这个传统传下去,“大刘”管他叫“后辈之光”,因为张译收工后还会帮他们排戏,“真的还在‘传帮带’”。
02
回头看,张译的拍戏之路不算容易,也是近些年,才靠着一个一个角色走到了大家眼前,被更多人熟知。
也许是深知这条路的不易,那些前辈们曾经让他受益的举动,他也想让年轻的朋友们受益。
当年他以自费生的身份进了哈尔滨话剧院,迷上了演戏。只身一人到北京考试,中戏没考上,去考军艺,结果体检不合格。
他拿着爸妈借来的钱自费去了战友文工团,以为转机到了,结果得来的是上级领导的一句:他是16个孩子里唯一不会演戏的。
团里的领导为他考虑,建议他转文职,父母特地从家里寄来了公文写作的相关书籍,大家给他摆事实讲道理,所有人都在语重心长地告诉他——
你就不适合做个演员啊。
他不但性格内向,外形也不够突出。班上的丑男评比,他排第三,被人说长了一张“驴脸”。
那时候流行跑组,张译自己照了很多艺术照,到处去发。
跑到其中一个组,直接让副导演给拦下来了:我们是偶像剧,照片你拿走。
时间长了,也有困惑,也会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干这行的料?
当不了演员,那就曲线救国,他演小品,录广播剧,做场记,当编剧,龙套一跑就是十年,他形容那个时候的自己——
到最后,我都觉得我像是一条死狗,就这样混,但还在坚持只是想用跑剧组这件事来证明我是一个演员。
2000年,团里排话剧《士兵突击》,张译在其中扮演一个只有一句台词的警察,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场记的工作,但他的老师记得,他当时背下了所有的台词。
“每一次排练完以后,我们都走了,他会偷偷留下,把所有台词走一遍。”
2004年,他演了康洪雷导演的《民工》,是个男三号,把他高兴坏了。
最重要的是,康洪雷导演看到了他的不自信,所以从不在现场骂他,有什么问题,也不当着人的面儿说。
每当张译有什么灵光一现的表演,康洪雷会从身后抱住他:
你不要不自信,你会成为一个演员,而且是一个好演员。
03
张译曾经在《乔家大院》里演陈建斌的小跟班,陈建斌知道《民工》里那个演员是张译的时候,问导演胡玫:他演得那么好,你怎么就让他来演这么个角色?
拍戏的时候胡玫曾经问过张译“多大了”。
那年张译27岁。
胡玫的一句话让张译慌了:男演员28还没出来的话,洗洗睡吧。
刚好电视剧版《士兵突击》正在筹备,张译不善与人打交道,只能写下了3000字的请愿书,借机会交给了康洪雷导演。
后来才知道,原来康洪雷导演早就在心里把他定了。
为了演这部戏,张译打了转业报告,告别了9年的部队生活。
于是,我们看到了《士兵突击》里的史今班长。
按照戏份,这个角色严格来说是男五号开外,但就是这个角色,让很多人第一次看到并且记住了这个演员。
跑过十年龙套,还曾经有五年时间纯跑剧组送资料一无所获,那时候张译曾经想,如果有一天有工作,他希望自己能累得喘不过气才好。
如今,老天爷给了他这个机会,他只觉得感恩。
在《悬崖之上》的拍摄纪录片中,张译说,拍戏的时候他会忘却疼痛,忘却等待,只希望能在自己的行业中做得更好。
这些年,他确实一如自己所说。
拍《红海行动》刚开拍不久就踝关节骨折,他签了《放弃治疗的声明》,瘸着腿把戏拍完了。
拍《攀登者》,零下十几度光脚在雪山上。
拍《金刚川》,他吼得太卖力,把自己吼晕了,调整过来后立马说:对不起,再来。
拍《一秒钟》,导演一句“我要看到你的颧骨”,他一天只吃一顿饭,一顿饭一根黄瓜,1米78的个头,硬生生把自己饿到110斤。
跟张艺谋导演合作多次,他养成了拍完就小跑着去导演监视器看回放的习惯,没有他的戏,他也要搬个板凳在旁边听着。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这些年,张译拿了奖,受到了欢迎,粉丝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人把他当成一部剧或者电影的“品质保证”,觉得看到演员表里有张译,那就“稳”了,他却始终有一种不自信在身上。
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满江红》,张译在其中饰演反派何立。
在鲁豫观影团举办的《满江红》北京首映礼上,张译曾说,自己不管和张艺谋导演合作多少次,每一次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够胜任,能不能完成”。
对于现在的张译来说,这种“不自信”是如此的珍贵。
他的偶像是范伟,他发现,范伟在每一场戏后都会恢复到一种非常不自信的状态,可这不耽误他是个非常好的演员,他想范伟的成功和他的自卑也许有着微妙的联系。
“只有自卑的人在生活当中才会比较少的去讲话,然后他把自己的能量,能力,都集中爆发在表演的那一刹那。要这样的话,我不愿意改掉这个毛病。”
04
有人说,2023年也许会成为“叔圈元年”,一开年,已经有不少实力派演员陆续被大家看见,一夜爆红的神话似乎越来越少,脚踏实地的努力也在越来越被赞赏和珍视。
社交平台充斥着对张译的褒奖和非议,他本人却被碰到正在海口拍戏,而他的豆瓣作品列表里,还有两页“待播”。
某种程度上,他和安欣有点像,默默做事,有点轴,认准的事情就不放弃。
说这样的演员不敬业,未免有失公平。
一如京海不能没有安欣,娱乐圈也不能没有“张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