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美国空气香甜的杨舒平最新情况(杨舒平回国后连门都不敢出)

导读: 从留美高材生到人人喊打的“慕洋女”,她一夜之间被全世界华人关注,甚至引得昆明官方甚至是外交部发言人亲自发言,她就是杨舒平。 杨舒平在2012年赴美留学,2017年毕业典礼上代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吹美国空气香甜的杨舒平最新情况(杨舒平回国后连门都不敢出)"分享给大家!


从留美高材生到人人喊打的“慕洋女”,她一夜之间被全世界华人关注,甚至引得昆明官方甚至是外交部发言人亲自发言,她就是杨舒平。

杨舒平在2012年赴美留学,2017年毕业典礼上代表中国留学生发言。

在她那篇不短不长的发言稿里,充斥着中国“空气不新鲜、生活不自由”而美国“空气香甜、生活自由”的字眼,博得美国学生全场喝彩。

她的发言迅速在网上传播,立即招致华人的一致声讨,而一心“拥抱美国”的她却最终被美国“拒绝”了。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还要回去吗?

杨舒平突然觉得前途不那么明朗了。她在韩国已经呆了很久了,似乎又把美国的待业状态复制到了韩国,唯一不同的是在美国时她并没有如此焦虑。

当时她对自己的履历很自信,名校马里兰大学毕业,成绩优异,即便去不了大公司,中小型公司还是会被争着要的。后来就有一家公司邀请她去面试。

这是一家很小的公司,面试对杨舒平来说很轻松,也很顺利,几天后她接到公司的电话称她被录取了。在她心里这家公司小了点,但还是接受朋友的建议先去干着,有合适的选择再跳槽。

杨舒平没想到,她第一份求职经历会如此短暂,而且原因让她既无语又气愤。她和一个美国同事发生了争执,本来只是工作的摩擦,而后竟然有了歧视的味道,这让她很生气,她当面据理力争了。

杨舒平觉得自己做得对,心里暗自痛快,因为她之前见多了也亲身经历过歧视,从前她更愿意用“偏见”去刻意淡化,因为总体而言她还是非常喜欢美国的。

她也见过很多华人对此反应很激烈,但她不会,她努力让自己去适应,因为这就是美国。

但公司的那个同事的言论让她无法直视,她承认自己回击是有情绪冲动的因素,但自己没错。那场争执之后,一切照旧。

就在杨舒平以为那件事就此过去了的时候,她接到了公司的辞退通知,理由冠冕堂皇,但又无可指责,她瞬间懵了,她几乎是这家公司少有的高材生,竟然被辞退了!

直到离开,杨舒平都想不明白,除了那次争执,她觉得自己无可挑剔。

虽然第一次求职并不顺利,但杨舒平并没有灰心,她觉得自己堂堂名校高材生,形象好,能力强,总能找到好工作。而事实却大大出乎她的意料,自己投了很多份简历,都石沉大海。

杨舒平并没有太担心,她经常出去游玩。彼时她觉得自己再到美国各地游玩心境都不一样了,因为她拿到绿卡了。

回想起上学读书时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时,她总是在心里羡慕那些美国人,他们似乎总是那么自信、自由、惬意。她感慨,这就是美国啊!

时间长了,杨舒平没着急,反倒是她的家人和朋友着急了,他们觉得她与其在美国干等着机会,不如去韩国试试:“你是美国名牌大学毕业,在那里也吃得开。”

这个建议让杨舒平动了心思,她决定去韩国试试。

杨舒平带着一份美国式的自信和优越来到韩国,而后开始广投简历,但回馈的却不如预期那般热情。

她感觉到韩国公司对她这位美国大学的高材生并没有高看一眼,甚至都没有留意一下,因为她并没有接到什么像样的面试邀约。

这下子杨舒平开始着急了,她发现,自己终究不是美国人,没有那种盲目的自信,没有那种无所顾忌的自由。

接到家里的电话,杨舒平听到父母叹着气说:“要不,回来吧,回来总比那里好一些。”

还要回去吗?发生了那样的事,她回去还能做什么呢?

杨舒平突然发现,她似乎没有更好的去处了,她揉乱了自己的头发也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彼时她的心情就如同那一头乱糟糟的头发一样,毫无头绪。

杨舒平心里没底,那件事的影响到底消失了没有。她回想起当时的种种,一种情绪莫名堵在胸口,她一直不想承认它的存在,就像她一直不想承认当初发生的那一切。

毕业发言惹风波

杨舒平一直耿耿于怀的那件事就是她的毕业发言。2017年5月,她代表中国留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发言,没想到这次的发言让她“一炮而红”。

杨舒平从没有掩饰过她对美国的喜欢,而且她也会使用一些比较手法来凸显自己对美国的“更”喜欢,那么比较的对象自然就是她一直成长的地方——昆明。

“这里的空气真清新甜美,我们那里……”

“这里的天空真蓝,我们那里……”

“这里的人真自由、自信,我们那里……”

这些她在不经意间的日常谈话中都有表达,她一直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而但她说这些的时候,她的美国同学都发出“自信而爽朗”的笑声。

杨舒平第一次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一点不自在的,而当她听到那种美式的“自信而爽朗”的笑声时,她心里的不自在瞬间就消失了。

她突然觉得,当她说出这些话时,她好像走到了他们中间,被他们接纳了,这种感觉让她心里很舒服。

当杨舒平接到在毕业典礼上发言的任务并被告知“说你想说的就可以,表达出真实情感”时,她突然间又想起了那些“自信而爽朗”的笑声,她立刻就知道自己要说些什么了。

那天在毕业典礼上,她把平时说过的话用书面的委婉形式包装了一下以一种正式的发言再次展示出来。

她发言时很激动,可以说是声情并茂,而后她看到现场几乎所有的美国学生都站起来为她喝彩……

而杨舒平没有留意现场的中国留学生苍白的脸上流露出不尽相同的神情,有震惊,有失望,有愤怒,还有鄙视……

她如果留意到,她或许会意识到她所表达的对美国的喜爱与向往是建立在对他们的冒犯之上的:她否定了自己的过去,连带着也否定了他们的过去。

而她如果意识到,她也就会想到华人会对她的那番激情演讲作何反应了。

演讲视频一经传播,杨舒平立即“一炮而红”。

看着网上骂声一片,杨舒平才意识到她的言论惹了众怒。有人委婉说她“崇洋媚外”,有人直接吐槽她“跪舔”,还有人给她起了一些诸如“慕洋女”、“空气香甜女”之类的诨号。

杨舒平不能接受网上华人对她的定性:辱华。

但考虑到几乎一边倒的舆论声讨,她还是发了一则道歉声明,但已然无法平息网友的情绪。

而后校方的一则力挺她的声明更是把她架在舆论烈火上烤灼,她遭受的攻击进一步升级,由质疑变成了否定,由批评变成了谩骂, 甚至还有人对她进行人肉,扒出她的个人隐私……

杨舒平也怒了,她开始回击那些谩骂和嘲讽,甚至直接爆粗口,但这无法使事态平息。事件持续发酵。

而后针对网上对杨舒平发言中的“空气污染要带5层口罩”的议论,昆明官方出来辟谣,称昆明全年空气良好达到100%。

不仅如此,甚至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也被问及此事,外交部发言人也对此进行了回应:只要他们最终还是从心底热爱祖国,愿意做出贡献,祖国是欢迎的。

至此,这场舆论风波才就此得到平息。

但很多人还是好奇,杨舒平是如何变成这样一个人的呢?

她是留美高材生

2012年,杨舒平从昆明中学毕业后来到美国留学。一下飞机,踏上这片陌生的国土,她感觉到一种与家乡完全不同的气息。

杨舒平从小就成绩优异,可以说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她都是受关注的对象。

念中学时,家里就打算让她出国留学,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提前让她看看资料,对美国有所了解。这最初的了解让杨舒平心里有了她的“美国梦”。

那会儿得知她要到美国留学,身边的伙伴、同学以及他们的家里人都对杨舒平充满期待。那段时间他们见到她就会笑着说:“舒平啊,以后在美国发展好了可别忘了我们呦!

她看到那些说这话的人眼里有光,她想,也许他们心里都有一个“美国梦”,去美国生活的梦。

所以,可以说,杨舒平是带着众人欣赏、羡慕的目光踏上留学之路的,一路上她都在回味着那些人抬眼看自己的表情,那些表情告诉她,她去美国留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而来到美国,走进大学校园,杨舒平真切地感受到这里与祖国完全不同。

这里的人一直充满自信,做起事来有一种不受拘束的自由,这种自由、自信与国人的谦虚、含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而成了她眼中的一个亮点。

而后杨舒平发现,一些美国人的这种美式的自由和自信里,有一种对少数族裔的偏见,而这种偏见似乎隐藏着对其国家的一种偏见。

这种偏见是毫无道理的,也是无法改变的。这在美国社会已经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

她第一次真切体会到那些美国人的偏见,是与美国同学聊天。当时她有些自嘲地讲美国的空气比她老家的好,这引得那些同学大笑。

她话出口后心里是有些不自在的,隐隐感觉这样说对老家不好,但是随即听到那群人开怀大笑。

杨舒平一怔,她在他们的笑声里听出一种很矛盾的感觉:

她对国家的描述让他们很满意,似乎契合他们心中的既定印象;而同时她也感觉到她的话让她走到了他们中间,被他们接纳了,这种感觉让她心里很舒服。

杨舒平不知道其他留学生是如何想的,但她很想融入美国,所以那些许的不自在瞬间被抵消了。

她开始接受了这些,因为她觉得,这也许是融入他们的最便捷的方式。投其所好嘛。

后来杨舒平接触到一些华裔教授,甚至见过那位大名鼎鼎的华裔校长陆道逵。

她发现,这位华裔校长已经完全是一个美国人了,美式作风,美式思维,美式生活。那时,她突然觉得像陆校长那样也很不错,可以在美国舒适地生活。

杨舒平开始朝着心中所想的方向努力,而她也发现,一旦下决心做一件事,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她在大学本硕连读并且顺利毕业,而且还得到了代表中国留学生发言的机会!

彼时,杨舒平觉得,作为一个美国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她会在美国过得很好。她万万没想到,那一番激情演讲会是她人生的转折点。

回国之后也不如意

杨舒平一直觉得她毕业后的不如意都是源自那场演讲风波,而唯一给她安慰的是美国给的那张绿卡,但也仅此而已。

到最后,她在美国既没找到像样的工作,也没受到特别的优待,就连续签签证也没有给她过审!她的“美国梦”破灭了,而且是以那样不堪的方式终结了。

这一点是她始料不及的,她知道自己得罪了华人,但是为什么美国也如此无情地“拒绝”了她呢?她名牌大学毕业,说没有能力是说不过去的,那么是为什么呢?她突然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丑一样,表演完了就被“遗忘”了……

回到国内之后,杨舒平发现仍有人“关注”她的生活,因为网上时不时就有“爆料”,说她在国外找不到工作,说她回国也找不到工作,甚至说她连门都不敢出……

看着这些消息,杨舒平忍不住感慨,这些人的消息还真是灵通呢,把她的情况打听了个七七八八,可见她当年的激情演讲的确是把华人得罪透了,恐怕这辈子都得不到原谅了。

但是,她有错吗?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杨舒平,尤其是在发生诸多不如意的事情之后。

如果说没有发生后来这些糟心的事,她可能还会嘴硬说“没错”,但是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之后,她开始反思。

她确实很喜欢美国,也确实想留在美国发展,而且有这种想法的华人不止有她一个人,但人家都没事,那么问题出在哪?

显然,问题出现在那场演讲,她说的那些话。

彼时杨舒平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会成为她一生的阴影。

结语

杨舒平的问题在于,她在外国人面前夸大甚至歪曲了国家的现实情况,给人一种刻意迎合美国人的“低姿态”。

到头来,她的“低姿态”既没有博得美国的接纳,反而成了扎在华人心里的刺。

在杨舒平的“低姿态”里,隐含着对自己的过往经历的否定,对自己生长的那一方水土的否定,这种否定在更深层里也连带着否定了华人的过去。

正是这种否定深深刺痛了华人的心,你知道杨舒平此人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