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著名编剧有哪些(中国近30年最著名编剧前十名)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国内著名编剧有哪些(中国近30年最著名编剧前十名)"分享给大家!
前一段时间的《幸福到万家》,都看了吗?
反正我是看得火大。
开篇最大的看点,是在婚闹这件事上,后来幸运迫于压力,以及种种条件的诱惑,最终选择了和解(妥协),好吧,现实中很有可能就是如此,我忍了。
后面秀玉的被顶替事件,居然也是轻描淡写地以道歉了事。
咱就是说,如果你不敢拍,或者拍不出深度和有意思的角度出来,那么可以选择不拍,大可不必打着紧扣社会热点的噱头,一再将剧集整体廉价化。
大结局之后,该剧的编剧赵冬苓,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一篇文章,直接指出原剧本被改得面目全非,完全背离了原先创作的初衷。
于是,一个经典问题再度被抛出:
编剧不受重视,没有话语权。
但也正如赵冬苓在文中诚恳表达的那样:“我们在戴着镣铐跳舞,有的时候跳得好看了一些,有的时候跳得难看了一些,但我们并没有因为镣铐的存在,而选择混吃等死”。
这些优秀的编剧,正是国产影视剧的希望所在。
下面,我将针对国产电视剧领域的10位最佳编剧进行排名,以电影为主的编剧不会出现在这个榜单之中。另外,此榜单也只针对“正剧”,因此以情景喜剧闻名的梁左和宁财神也被排除在外,还有,许多作家实际上并没有参与到编剧工作中去,只是因为是原著作者,因而给与的尊重而已。
当然,这些“挂名”的编剧也被排除在外。
TOP10、王海鸰
从上世纪80年代起,跨过30岁门槛的王海鸰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没多久,她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她们的路》,对,一开始就是女性视角。
作为一名女性作家,王海鸰曾坦言:
“我发现我对男人根本不了解,不了解他心里想什么,包括和我生过一个孩子的男人。”
身为一名军人的她,在自己尚且年轻的岁月中,没有发现男人和女人有什么不同,因为在那个年代,女人都被塑造成为了“铁姑娘”。
从1992年起,王海鸰凭借着《爱你没商量》,正式转型为电视剧编剧,之后《牵手》和《中国式离婚》的成功,又让她得到了“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美称。
今年年初的央视开年大剧《人世间》,再度将已经70岁的王海鸰,拉回到了公众视野之中。
在其接手后,王海鸰还一度和原著作者梁晓声产生了不小的分歧。
但是她对于这部作品,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
“原著色调是钢铁色的,灰色的,给人坚韧、顽强的感觉,但同时也是沉重的。而我个人希望生活是明亮的,是温暖的。任何一段生活,它都有两面性,就像大家生活在一个集体里,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TOP9、海岩
对于现在很多年轻的观众来说,海岩已经是一个太过陌生的名字,但假如倒回到15或者20年前,他对于国产剧而言,是一个真正的王牌写手,也是一个十足的“造星机器”。
海岩的经历极其丰富。
他的祖母,是著名的红色女特工廖菱航,父亲则是著名的剧作家,但是父母很早就已经离异,15岁的时候,海岩应征入伍,并在6年之后退伍成为了一名警察。
在经历了10年的警察生涯之后,海岩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便衣警察》,并在两年后被改为了12集的电视连续剧,从此他一炮而红。
海岩不仅是编剧,还是诸多企业的总经理和董事长。
他像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脱离了体制,选择下海经商,并且干得还非常不错,与此同时,海岩并没有放下他创作的那支笔。
随着《永不瞑目》和《玉观音》的走红,和赵宝刚一直有着深度合作的海岩,更是被圈内人冠以“言情教父”的称号,另外,他的造星能力也是实打实的。
就如同前面提到的两部作品,分别捧红了陆毅和孙俪。
在进入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后,海岩几乎没有什么新作品问世,大多都是自己以往作品的翻拍,或者将电视剧改为电影。
这也标志着,属于海岩的那个时代,结束了。
TOP8、赵冬苓
在最初接到《幸福到万家》原来的小说《秋菊传奇》的时候,赵冬苓一度是拒绝的,因为在原作的基础上,她看不到能够做出有意思的改动,但最终决定接下的时候,她还是选择了“再撒一次野”,但结果显然并不尽如人意。
巧合的是,和王海鸰一样,赵冬苓也是从1992年其起,开始成为专业的电视剧编剧。
在赵冬苓的作品中,相对于描述一件事情,她往往更擅长刻画人物,可以看到其身上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文人应该兼备的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
对于如何把把主旋律拍得接地气,把接地气拍得有趣,把有趣拍得有意义,把有意义拍得不刻意,赵冬苓对于更加偏爱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什么叫现实主义?不伪饰,不矮化,不溢美,提出真问题,面对真现实。”
比如在《警察荣誉》中,她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热气腾腾,极具烟火气息的世界。
这部剧里无论是四对师徒,还是所长和教导员,都让我们看到他们也是一个个普通人,他们或许不能天天侦破大案,剧里也可能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悬念。
可取胜的,还是强烈的生活质感。
最终在赵冬苓的笔下,她让我们相信,每一件事都是真的,都在我们身边曾经发生过。延展开来,它就是用艺术简单加工过的《守护解放西》。
TOP7、龙平平
在《觉醒年代》播出之前,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龙平平这个名字。
他的祖父,是合肥地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书记崔筱斋,而龙平平自己,又是吴文藻先生的关门弟子之一,并曾长期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任职,也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专家。
拍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时,龙平平作为首席编剧,感到压力很大。
该剧在创作之初,仅详细地分集大纲就一共做出了十几稿,待审定通过后进入到“选择部分章节进行试写”的阶段,他们总计前后经历了5轮的“推翻重写”。
后来在创作《觉醒年代》时,龙平平一度担心年轻观众不愿意看。
虽然有很多情节,他是流着眼泪写完的,剧中的不少年轻演员也是流着眼泪在拍摄。尤其是在拍巴黎和会的那场戏时,在场的大部分人都哭了。
明明是战胜国,为什么是战败国的待遇?
百年前的中国,曾经历过诸多的屈辱,巴黎和会只是其中的一次,龙平平此时在想,这样的东西能够触动这么多人,青年观众也应该有所触动吧?
电视剧播出之后,忐忑不安的龙平平受到最多的,就是年轻朋友的反馈。
他们中的许多人,自发去安徽合肥延乔路的路牌下献花,而在上海的龙华革命烈士陵园,很多人拿着鲜花放到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等烈士的墓碑前。
最终拿下白玉兰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对于龙平平来说,是实至名归。
TOP6、王朔
不管你喜不喜欢王朔,都不能否认,他曾用他的作品,或者说他的“痞子文学”,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许多人的眼里,王朔就和他的作品一样,永远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
自幼生活在军区大院的经历,为王朔后来的作品,提供了不少的养料,比如后来的小说《动物凶猛》等等,但真正让王朔声名鹊起的,是另一部小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进入创作高峰期的王朔,一发不可收拾。
根据其作品改编的《过把瘾》、《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以及《阳光灿烂的日子》、《顽主》等等,让王朔在电影和电视剧方面,都收获颇丰。
曾经的王朔,一度“养活了”无数的娱乐媒体。
因为性情耿直,还略显“狂妄”的他,总是会在采访中说出一些娱乐媒体乐意听到的东西,有时候为了吸引眼球,这些娱乐媒体甚至不惜编造和曲解王朔的话。
这也造成了王朔和娱乐媒体,长达十几年的“冷战”。
如今的王朔,早已经被岁月磨平了年轻时的棱角,从近照看来,他失去了曾经的锐气,更像是一个慈祥和蔼的老头,可关于这个老头的传奇,还在继续。
TOP5、江奇涛
前些天,历史剧《人生若如初见》经历了突然撤档、突然上线、又突然下架的风波之后,无论是导演王伟,还是编剧江奇涛,都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很多年里,围绕在江奇涛身上的标签,最为知名的,就是“神秘”。
在江奇涛作为影视剧的编剧时,制片人每次接到记者的电话,第一句话就会说:“其他人都可以配合采访,但编剧江奇涛除外,他从来都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关于江奇涛的真实身份,坊间多有猜测,要么直接就是将门之后,要么就是有着从军经历的大院子弟,否则他不可能将真实历史人物和大事件穿插结合得如此游刃有余。
尤其是在《人间正道是沧桑》播出之后,这种猜测更是支持者众多。
著名导演张黎的说法,更具有权威性。
在张黎的眼中,身为军人的江奇涛是一个不擅长写感情戏的人,并且两人于1986年,就已经相识,是因为当时张黎看了江奇涛的一本小说,叫做《马蹄声碎》。
可无论身份如何,江奇涛的作品,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
在完成《血色童心》和《红樱桃》之后,江奇涛分别和著名导演胡玫、张前、张黎合作,先后贡献出了《汉武大帝》、《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等经典之作。
TOP4、姜伟
和郭靖宇一样,姜伟也是电视剧圈的一位全才,既是著名的导演,同时很多时候也兼任编剧之职,只不过相对于前者,姜伟作品的平均水准,要高出不少。
谍战剧《潜伏》很多人都看过,也是该类型的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
该剧改编自作家龙一的同名短篇小说,总共只有一万多字的长度,作为导演的姜伟决定拍摄这部小说时,在自己的脑海中,就已经有了很好的改编思路。
于是,一部短篇改编而成的30集谍战剧,就这么被搬上了荧屏。
其实早在这部《潜伏》之前,姜伟已经是一名成熟的导演和编剧,无论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还是《沉默的证人》和《青鸟的天空》,都足以证明他深厚的编剧功底。
为人执拗的姜伟,属于典型的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那类人。
每当他拿到一个好的本子的时候,总是会先花大力气去打磨剧本,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剧本完美了,后续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这样一个老手,也有“翻车”的时刻。
2017年,姜伟带着自己自编自导,打磨了五年之久的《猎场》,再度回到大众视野,然而这一次,漏洞百出的剧情,和不接地气的桥段,让一直喜欢尝试新鲜题材的姜伟,结结实实的吃了一次瘪。
TOP3、高满堂
2008年,央视的开年大剧,选择的是年代传奇剧《闯关东》,该剧播出之后,不仅创造了超过11%的收视率神话,而且也让李幼斌、萨日娜、宋佳、牛莉等人的演艺事业走上了巅峰。
对于高满堂来说,《闯关东》的爆火固然可喜,但这不过是厚积薄发的产物。
高满堂的父母都是当年闯关东来到大连的,从小,他就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家里有6个兄弟姐妹,生活自然要较之一般家庭拮据不少。
但也正是自小艰苦的生活经历,让高满堂树立起了“不跟风,紧扣现实主义脉搏”的写作风格,并且在创作的时候,他往往一去采风,就是两三个月的时间。
尤其是在创作《闯关东》时。
该剧的剧本大纲,高满堂就先后修改了5次,而在2006年,他先后赶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采风,几乎踏遍了东三省的每一寸土地,行程达到了7000多公里。
但高满堂笔下的故事,又不止于此。
在《家有九凤》、《错爱》、《北风那个吹》等剧中,我们又处处可以看到,在高满堂这个看似粗犷的东北汉子心中,那无限的纤细和柔情。
这与他以往作品中体现出的悲壮与豪情,完全不同。
TOP2、兰晓龙
上午的时候,我还和朋友开玩笑说,在中国的影视圈,名字叫做“晓龙”的是真不错,导演有郑晓龙,演员有张晓龙,而编剧则有兰晓龙。
在兰晓龙的自我认知里,他是一个处于“阴阳两界的人”。
就如同他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形容龙文章中的那样:“我眼前有这么一个妖孽,妖是智,孽是逆流而进,他能轻而易举让一群人做他们最不想做的事情”。
1997年,24岁的兰晓龙在老师的推荐之下,进入了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在成为一名军人的同时,也成为了一名专业的编剧。
经过部队的磨练之后,兰晓龙的《爱尔纳·突击》,获得了2002年全军新剧目展演编剧一等奖,而这个本子,就是《士兵突击》原著的雏形。
在兰晓龙的世界中,他是一个军人,但不喜约束的他,又在下意识地去忘掉自己的这个身份,正是这样处于肯定与否定两端的灵魂,才能写出《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样独树一帜的作品出来,而在他的眼里,《团长》中的所有角色,都是小丑。
“我在中戏上学时就特别能理解荒诞派。我是一个标准的认为生活都是荒诞的人,但也正因如此,我活得比较开通。生活本来就是个困境,我是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在交出了《团长》、《士兵突击》和《生死线》之后,兰晓龙成为了《长津湖》系列电影的编剧,而他与康洪雷再度合作的《冬与狮》,也格外令人期待。
TOP1、刘和平
在电视剧的编剧圈,我实在说服不了自己,把任何一个人放在刘和平前面,因为他是那样的独一无二,也是如此的不可或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文学与剧作结合的巅峰。
1953年,刘和平出生于湖南衡阳。
他的父亲是编辑,母亲则是戏曲演员,家庭氛围是刘和平成为一名优秀编剧的基础,更为传奇和励志的是,他从13岁时,就辍学下乡,此后再也没有上过学。
按学历说,刘和平只是一名小学毕业生。
在下乡期间,刘和平意外得到了一本《御批资治通鉴》,这本名义上打着光绪帝御批名头的著作,其实是由当时的保守派名臣,也是光绪帝的帝师翁同龢主要完成的。
因此刘和平常常开玩笑说,他的老师,是晚清的大学问家翁同龢。
吹了三年笛子,当了九年的语文老师,1982年成为正式的编剧,从此,刘和平开始了他的“开挂之路”,在其仅有的5部作品中,《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成为了历史剧中的高分神作,也很有可能是国产历史剧中的TOP2。
其余的三部作品,《北平无战事》、《沧海百年》和《李卫当官》,也是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佳作,此外,最值得期待的,是他和孔笙导演合作的新剧《北斗南箕之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