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游戏错过了国人玩家,但《三体》却不一定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科幻游戏错过了国人玩家,但《三体》却不一定"分享给大家!
好事多磨,在下一个5年,我们或许能与成品相见。
从游族网络首次提出将打造《三体》IP游戏,并邀请刘慈欣担任云端架构师,到官方授权旗下游族互娱公司对于《三体》系列小说(囊括《三体》、《三体II:黑暗森林》、《三体III:死神永生》)进行游戏开发、发行、改编以及衍生产品运作,这段跨界合作如今打开了新的局面。
先谈利益,再谈未来。根据著作权许可合同显示,本次所涉关联交易金额由月分成费用(含预付分成款)4000万元和意向金500万元两部分组成,合计4500万元,月分成款包括6%-15%的游戏当月总流水和7%的衍生品总收入。
它是一次科幻巨作的中国游戏市场遨游,也是一次老牌厂商的全新品类尝试。对于SLG、卡牌、MMO屡见不鲜的现在,这种新鲜劲无疑牵动着不少观者的心跳。
科幻巨作与游戏厂商的对撞,是交融还是相斥?
在《三体》之前,国人对于科幻的触动其实并没有那么狂热,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冷淡。在接受新鲜事物较强的玩家面前,也是并无二样。促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总归来说是人文环境的缩影。
艺术喷涌时,国人接触的小说、电影、电视剧等文化产品,基本逃不开武侠、修仙、警匪三座大山。我们大可回忆一下当时津津乐道的话题: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个中道尽的快意恩仇,陪着无数人熬过夜幕;《仙剑奇侠传》的悲情飞升,这些国内本土的超级英雄伴随着奇闻轶事,成为不少同好心中难抹的重墨;更别提《无间道》等若干经典港片带来的强大影响力,使得粉丝一边高呼过瘾,一边庆幸治安稳定。
正是这类作品的强悍,挤压了国内科幻的生长土壤。
▲来自B站的《三体》概念图
反观海外,在科幻兴起的黄金时期,老外见证过阿波罗登月事件,还观览过波澜壮阔的《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并接触过一大票描绘宇宙奥妙的优质小说、电视剧,囊括《星际迷航》、《第五元素》等。
游戏受众的广泛,其实就是人文环境的缩影。启蒙浪潮的不同,使得众多科幻游戏往往来自海外工作室。
▲《孤岛危机》《死亡空间》《Warframe》《子弹风暴》的宣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