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发展史上的 6 个国人(2)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半导体发展史上的 6 个国人(2)"分享给大家!
1962 年,从盐湖城犹他大学博士毕业的 Frank M. Wanlass 加入仙童半导体,安排在由萨支唐领导的固态物理组。缘于博士期间在 RCA 工作的缘故,Wanlass 对 FET 场效应晶体管非常感兴趣。
1963 年的固态电路大会上,Wanlass 提交了一份与萨支唐合写的关于 CMOS 的构想论文,同时还用了一些实验数据对 CMOS 技术进行了大概的解释,关于 CMOS 的主要特征也基本确定:静态电源功率密度低;工作电源功率密度高,能够形成高密度的场效应真空三极管逻辑电路。换句话说,CMOS 是 NMOS 和 PMOS 的有机组合,构成逻辑器件。其特点是该器件在逻辑状态转换时才会产生大电流,面在稳定状态时只有极小的电流通过。
萨支唐和 Wanlass 当初提出的 CMOS,只是指一种技术、一种工艺,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种产品,这一制造工艺的最大特点就是低功耗,利用 CMOS 工艺可以制造出多种产品。除了功耗低,CMOS 还具有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集成密度高、封装成本逐渐降低等优点。
1966 年,美国 RCA 公司研制出 CMOS 集成电路,并研制出第一块门阵列(50 门);1974 年,RCA 公司推出第一个 CMOS 微处理器 1802;1981 年,64K CMOS SRAM 问世,之后,人们利用 CMOS 工艺制造出越来越多的产品。
CMOS 技术的提出与发展,解决了功耗的难题,得以推动集成电路按照摩尔定律不断向前发展。
二、施敏:NVSM 技术
施敏(Simon Sze),1936 年 3 月 21 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微电子、半导体器件专家,1994 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士,1995 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1998 年 6 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991 年获得 IEEE 电子器件最高荣誉奖(J.J. Ebers 奖);2017 年与 Gordon E Moore(摩尔定律之父)共同获得 IEEE Celebrated Member(尊荣会员)称号;三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