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发展史上的 6 个国人(3)

导读: 1936 年 3 月 21 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父亲施家福是矿冶专家,母亲齐祖诠毕业于清华大学。此时的中国,战火纷飞,从重庆、昆明、天津 、北京、沈阳

齐齐哈尔时尚网小编提示,记得把"半导体发展史上的 6 个国人(3)"分享给大家!

1936 年 3 月 21 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父亲施家福是矿冶专家,母亲齐祖诠毕业于清华大学。此时的中国,战火纷飞,从重庆、昆明、天津 、北京、沈阳、上海,施敏就读的小学换了多个学校,尽管如此,学业没有被耽误。1948 年 12 月,父亲施家福被调派至基隆金瓜石,于是施敏随着父母来到台湾。离开了战火的纷扰,施敏顺利的在建国中学完成了中学学业,1953 年进入台湾大学电机系,毕业时其论文是“电阻电容震荡器之研究 Study of RC Oscillators”.

1957 年大学毕业后,施敏入伍接受第六期预备军官训练,1958 年任空军少尉,1959 年 2 月退役。1959 年 3 月,施敏前往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求学,师从魏凌云教授,得以第一次接触半导体,其硕士论文“锌和锡在锑化铟中的扩散 Diffusion of Zinc and Tin in Indium Antimonide”。1960 年施敏硕士毕业,随即进入斯坦福大学深造,师从 John Moll 教授。其博士论文是“Range-Energy Relation of Hot Electrons in Gold”是在半导体上长一层薄薄的金薄膜,研究热电子要薄膜中的传输情形。

此时,半导体公司正在加速扩张。贝尔实验室、通用电子、西屋电子、惠普、IBM、RCA 等都为施敏开出了很高的薪资(12000-14400 美元之间),给出的工作岗位分别是:通用电子的功率半导体部门、贝尔实验室的半导体部门、IBM 的显示部门。

1963 年博士毕业后的施敏听从 John Moll 教授的忠告,选择进入了贝尔实验室。从 1963 年到 1972 年,施敏每年发表的论文超过 10 篇。

1967 年,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时,和韩裔同事姜大元(Dawon Kahng)休息吃甜点时,用了一层又一层的涂酱,触动了二人的灵感,想到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电晶体(MOSFET)中间加入一层金属层,结果发明了浮栅非挥发 MOS 场效应记忆晶体管(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NVSM)。

齐齐哈尔时尚网 qqdjxw.com